时间:2024-05-10
文/唐静
安全感是个体的一种基本信念,是个体对外界风险主观感受和体验。父母的养育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对孩子的成长及安全感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的用。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特点现状调查及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方面,但多数学者研究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大学生和成人,而很少有关于研究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的这类文章,主要研究以初中生安全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文章几乎很少。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探讨初中生安全感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基本状况及其两者的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不仅包括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包括由此产生的家庭氛围和各种成分的隐性教育、家庭教育的孩子一生不仅限于年轻时期,在众多因素当中,家庭作为一个个体的最初接触到的生活环境,所以说出生后的第一次接触是很重要的,个人的成长发展对个体的塑造有重要的影响 (蒋桂黎,2011)。
心理咨询师王登峰认为:大多数父母育儿问题很大部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原因,张青方 (1998)看法是家长不同的教养方式是引发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的主要原因,白凤章 (1998)等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发现,儿童的父母理解越来越少,没有宽容,更多的惩罚和拒绝、否认容易使儿童患精神疾病。,李波等认为父母严厉,惩罚,情感冷漠会让孩子有更多的负面评论,这样孩子更内向和神经质。
丛中、安丽娟 (2004)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安全感的研究对安全感定义为:对可能出现的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或无力感。
初中学生家庭安全感发展的相关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安全感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家庭情感因素在成功和安全当中呈负相关。父母的教育水平、态度和教养,专业的类型和家庭类型呈正相关 (杨元花,2006)。王芹 (2009)学前教育专业女孩父亲的教育方式,安全感和依恋研究安全中发现、同伴依恋有不同纬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疏离他的父亲,同伴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安康市建安中学和草庵中学三个年级6个教学班的225名初中生为被试,剔除无效问卷,实得有效问卷190份。男生85份,女生105份。城市92份,农村98份。初一75份,初二62份,初三53份。
本研究采用的是丛中、安丽娟编制的安全感量表。该量表有16个项目,人际安全感因子与确定控制感两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各分量表与总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分别为0.85和0.87,其同质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79和0.74。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该量表是由C.Perirs等人于1980年编制,我国岳冬梅于1993年对原量表进行了修订,包括11个维度,父亲6个维度,母亲5个维度,采用4级评分。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从0.46~0.88,分半信度从0.50~0.91,重测信度从0.58~0.82。用Excel录入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在生源地上,初中女生在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惩罚严厉这几个因子上得分高于男生,且差异性十分明显。女生的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拒绝否认这两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明显。在男女性别上,在父亲过分干涉、偏爱被试这两个因子中,城市与农村生源地的学生得分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城市学生。在年级上,在父亲惩罚严厉及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因子上个年级得分上差异明显。在父母教养方式其他因子上虽得分有高有低,但差异水平不显著。
在生源地上,城市初中学生的安全感比农村生源地的初中学生的安全感得分要高,水平显著。在男女性别上,男女初中学生在安全感量表上的得分女生的安全感略高于男生,虽有差异但水平不显著。在年级上,初三的安全感得分相对最低,其他年级间的安全感得分虽有差异但水平不显著。
通过数据分析表明,人际安全感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偏爱被试、试图否认、过度保护和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具有明显的负相关。确定控制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有明显的正相关,与父亲严厉的惩罚,过度的干涉和对参与者的偏好否认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总的安全感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有明显的正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偏好科目否认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父母抚养方法在性别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女生在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惩罚严厉这几个因子上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城市与农村生源地的初中生在父亲过分干涉、偏爱被试这两项中得分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初中生得分明显高于城市初中生。对不同生源地初中生的安全感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初中生的安全感比农村生源地的初中生的安全感得分要高,达到显著性水平。初中生安全感不存在性别差异。初中生的人际安全分析表明:初三的安全感得分相对最低,其他年级间的得分虽有差异但并不明显。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早期,对于安全感的形成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变化,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家长要掌握教养子女的科学方法,要求学校要科学教育学生。一是要家长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二是要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三是要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了解进入青春期的在教育方式上应该注意的问题,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1]丛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97-99.
[2]蒋桂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林运清.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浅析 [J].长沙:学前教育研究,2005,(4):41-42.
[4]王丽.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13.
[5]王芹.职中幼教专业女生父亲教养方式、安全感与依恋关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6]杨元花,谭凤娥.大学生安全感发展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7(2):5-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