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05-10

文/李金隆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文/李金隆

摘要:近年来由于大学的普遍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就业市场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就业也就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不仅让学生本人感到痛苦,也让高校不断反思就业问题。本文就是着重分析大学生择业困难的原因,包括一些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然后为大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就业;社会环境;心理原因;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新增了不少新的专业,本有的专业也在不断的扩大生源,造成了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就业就变得越来越困难,根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继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2015年的毕业生人数持续突破700万,并超过去年的727万达到749万之多!毕业生人数在年年递增,就业之难也似乎成了常态。本文旨借助分析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来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策略。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

(一)毕业生数量的增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也迅速发展,新校区不断扩建,形成很多大学城。另外学校在发展自己专业的同时也引进了很多与时代接轨的新专业,两方面共同造就了学校的学生人数飞速的膨胀。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05年,中国大学生毕业生数量为338万人,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毕业生数量为749万,十年间毕业生数量增加三百多万人,这仅仅是本年度的毕业的学生,不含往年的未就业的学生,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数量,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将会有超过1000万的学生。这些惊人的数字让我们不禁感叹社会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市场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却是有限的。

(二)毕业生心理原因

根据2015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对选取工作地点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近半数(48.8%)的被调查者(7671人)表示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这样的二线城市工作,其次是地级市(4014人,25.5%),然后才是直辖市(2199人,14.0%) ;另有1223人(7.8%)表示愿意去县级城市工作,212人(1.3%)表示愿意去乡镇工作。从调查数据不难看出,大学毕业生不仅在人数上竞争激烈,然而在毕业去向上,大家争相去经济发展比较的好的地方去,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造就了毕业生都想着去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好的地方发展,这也就造就了在经济发展比较的省会城市更加激烈,然而有着就业相对宽松环境的市县级别的地方,却大多不愿意前往。

根据2015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可以看出很多的学生更愿意从事相对稳定的公务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但很多的学生的就业思想依然很传统。他们官本位思想依然很强,很想找个“铁饭碗”一类的工作,热衷于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为了进入国有企业、公务员单位、事业单位,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从事者跟自己专业几乎不沾边的工作。

根据这份就业报告:不同的学历对月薪的期望值不同,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其中,专科生期望月薪5150元、本科生期望月薪为5500元、硕士生为6630元、博士生为8060元,平均期望月薪为5510元。对月薪较高的期望值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愿意接受工资相对较低的岗位,这也是造成了很多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

(三)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有待加强

高校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开设有就业指导课,从大学生性格分析,到职业定位,学生的择业观、毕业简历的制作、面试的技巧等等,但是很多高校却应付了事,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就业指导的缺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择业。

三、解决大学就业的对策分析

(一)国家经济加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由于毕业生数量的激增,要求社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国家经济的发展,一是实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二是高校的发展,很多毕业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考博,分流很多的就业队伍。三是国家正确的引导,让更多的毕业生愿意尝试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岗位的发展。

(二)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必须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下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准就业的方向,做好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降低个人求职的期望值,减少就业的盲目性。目的在于转变学生就业观念,让学生转变所谓的“官本位”的思想。另外学生还要正确对待毕业的薪酬待遇问题,摆正心态,综合考虑。最后在择业去向上毕业生应明白不要盲目地涌向大城市,省会城市,应积极到基层去工作。

(三)高校要发挥好自己的职能

高校作为教育的载体,学校有责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择业观。让学生明白再考虑就业时不能仅仅考虑就业环境,就业薪酬福利和就业地点等,更多地考虑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另外一方面高校应切实重视就业指导的课的作用,在校期间就能认清自己的职业理想,做好职业规划,摆正职业心理观念,学会做求职简历,增加面试技巧等,让学生进入社会前就做好足够的求职准备。

(四)学生自身要增强自身实力

俗话讲“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的手绵巧”,大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自身应当提高自身素质。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还包括思想品德素质和人文科学素质等。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空闲时间,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强对社会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了解,不断的通过学习提高个人素质。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都在关心的问题,国家积极发展经济,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高校也要积极履行教育职能,为大学毕业做好毕业前的准备的工作以及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毕业生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实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2015,(6)

[2]王超.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5)

[3]刘远.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对策研究[D].江苏高教.2013,(5)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2015) 10-0238-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