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4-05-10

文/丁帅 王薇



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

文/丁帅1王薇2

摘要:由于工作的压力、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新一代的年轻父母,选择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辈照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研究旨在讨论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及其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为从事相关教育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隔代教育;社会交往能力;负面影响

王薇(1990.10-),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承德市第七中学教育学学士,教师,研究方向:从事语文教育。

前言

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一代的父母受生活压力的影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因此隔代教育便成为了幼儿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关于隔代教育对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大多数人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认为祖辈的经验主义等观念容易导致教育走向片面化,容易引起儿童的畸形发展。

一、隔代教育概念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家长孩子承担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责任的教育方式。隔代教育属于家庭教育,和亲子教育概念相对。其中可以分为完全的隔代教育和不完全的隔代教育。完全的隔代教育一般指,孩子与父母处于长期的分离状态,而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生活和教育等方面基本由祖辈承担。不完全的隔代教育则指孩子与父母短暂的分开,但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的生活、教育等方面,也会受到祖父母的照顾,同时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自私习惯的形成。由于受到计划生育的这项基本国策的影响,我国独生子子女的比重非常大,老人们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事事依着孩子,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比如给孩子买很多的玩具、喂孩子吃饭,帮孩子整理衣物等等。在没有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下,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习惯,不懂得与他人分享,不允许任何人“染指”,这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交流能力稍差。六岁以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隔代教育中一些祖辈语言不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的语言的发展。例如,很多孩子在出生后与祖父母生活一起,而祖辈只会使用方言,对普通话接触较少,甚至不懂普通话,这样孩子对普通话接触较少,对普通话的理解会相对困难,这对孩子的校园生活是不利的,影响到孩子的语言发展。

(三)易产生负面情绪、情感缺失。在家庭教育中,祖孙情不能代替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当幼儿缺少父母陪伴时,孩子不能充分的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容易和父母之间在感情上产生隔阂,继而影响幼儿健全人格方面的发展。祖孙之间的代沟会比父子之间的代沟更重,孩子的烦恼很难找到倾诉的对象,孩子便容易形成孤僻、偏激的性格。

(四)依赖性强。一些祖辈在教育孩子时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例如,孩子玩玩具时,随处乱撒玩具,玩完后祖辈就会一遍又一遍的代为整理;孩子蹒跚学步时,祖辈们担心孩子会摔倒、受伤,会以抱着代替孩子自己走路;孩子吃饭时,又担心孩子弄得到处都是,就会一口一口地喂着吃等等。在老人全方位的呵护下,孩子没有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无法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扼制了孩子独立能力的形成。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大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自主能力,对家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三、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

隔代教育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产生这些负面影响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祖父辈的观念、受教育程度不同。祖辈和父辈往往存在着观念上的分歧和认识上的差异,导致家庭教育冲突不断,问题丛生,社会震荡加剧。祖辈往往有着强烈的慈幼之性,补偿心理相当严重,对孙辈容易过度关怀、过度保护,而且他们存在知识、经验、观念以及身心衰退等多方面的不足和局限。

由于祖辈们生活背景和父辈们大不相同,年轻一些的祖辈也大多在五十岁左右,自身受教育时基本在改革开放前后。许多祖辈未受过家庭教育知识训练,而父辈中接受过家庭教育知识训练的比例明显高于祖辈。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一项调查显示: 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教育子女这门学问,这里面的隔代家长们的比例几乎是100%。

(二)祖辈的经验主义影响。祖辈中普遍存在“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满足轻管束”等现象,他们的经验主义甚至是狭隘的经验至上观念,对孙辈的影响难免片面,有可能延迟孙辈的社会化进程。祖辈们较低的教育程度、狭窄的知识面、僵化的思维模式、陈旧的思想观念、有限的交往活动范围以及“过来人”的优势心理,不仅会出现对孙辈的学习辅导乏力、对孙辈的思想教育较软弱等现象,而且在教育孙辈时会对已有经验产生依赖,其视野、理念与现代社会不免有脱节之处,有可能延误孙辈的社会化进程。

(三)祖辈对孙辈过度的溺爱。祖辈与父辈相比,更加溺爱孩子,他们自愿的为孩子做任何事情。这对儿童的心理成长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据调查显示,祖辈比父辈溺爱孩子更严重。凡事都围绕着孩子转,是不利于孩子独立能力,自主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的。生活中长期的宠溺和娇纵,养成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意识,导致儿童在面对同伴和复杂的社会时,想当然地沿用与祖父母相处的习惯和心理模式,以至于在社会交往中处处碰壁。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父母照顾子女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隔代教育对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直面这样的问题,想出解决的办法。

(作者单位: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2.承德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邹长缨.父母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2011年08(中旬)第10卷第23期总第256期

[2]徐雷凤.隔代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2013年3月8日

[3]刘兵兵.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2014年2 月(中)科教导刊163

作者简介:丁帅(1986.2-),男,满族,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从事小学课程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2015) 10-0288-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