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文/周绍梅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高职幼师生的基础专业课。作为未来幼儿教育的主力军,他们认真学习好学前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前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理的发展、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心理过程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幼师生的认知规律,从未来职业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加深对未来工作和工作对象的认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结合所学内容,对职业进行初步规划,即有利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性。
理想是人们对于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一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对世界、人生和价值的看法在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使人们不安于现状,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懈地努力,是人们获得各种发展的动力源泉。高职幼师生毕业后的职业方向大都是幼儿教育方面,而当今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待遇比较低,工作压力大,自我实现和受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理想对于高职幼师生便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有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育者的理想,便可以促使他们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学前教育者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
学前心理学中,与学生职业理想澄清有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开始部分,包括使学生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特点以及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明确学前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了解学前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与新的进展,掌握研究学前心理学的方法等。
很多幼师生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认为学了心理学便可以知晓他人的想法,同样,学习了学前心理学便可以洞察儿童的内心,这其实是对心理学的一个错误的认识。教师在课程开始应该使学生对于学前心理学有着正确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要抓住高职幼师生的特点,将他们的兴趣迁移到对未来职业的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实际,使学生知道这门课的学习对于他们以后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当今的学前儿童心理问题不断增多,这就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孩子是否能健康、快乐成长也深深的影响着家庭是否和谐,同时这也给学前教育者的工作增加了难度,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完成工作任务,必需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准确分析儿童的行为,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真正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和孩子们的互动、交流、沟通,同时也需要和孩子的家庭保持一定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和心理情况,通过学前心理学,学生也从中也可以收到一些启发,从而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不断的克服消极的思想,让自己的内心不断强大,同时也能够更加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幼儿教师是综合性非常强的职业,这不仅要求从业者对于这一职业有浓厚的兴趣,也必须懂得如何才能胜任这一职业。这是学生以后的工作实践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满意效果、能否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前提。掌握职业技能也是成为一名专业学前教育者的必备条件。
由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所以学前心理学的学习,必须先掌握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动作和活动发展的特点,然后再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包括感知觉的发展、注意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想象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言语的发展、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以及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等。这部分的理论学习,既要了解相关的概念、儿童心理各方面发展的特点,又要掌握作为一名学前教育者应如何根据这些概念和特点来进行教育的技能。
在这部分教授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应该使学生明白,未来的工作中,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儿童之间又会存在差异性,他们无论是生理、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还是心理过程的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要根据具体的儿童的具体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进行分析,结合理论课所学习到的知识,选取适当的方法来教育,这不仅是学前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素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基础。
但高职学生很多都是基础比较差,学前心理学这部分的理论、概念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再加上他们本来就很少接触真实的儿童,对于儿童心理发展以及规律的学习也会感觉遥远而空洞,容易失去耐心,降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融合和结合幼儿园的真实案例,拉近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现实的距离,并根据案例巧妙地提出问题,使他们在疑问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这样子学生就业后便可以得心应手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另外,高职幼师生大部分是女生,未来她们也终将会成为母亲,如果此时掌握了相关的技能,也有利于其今后给予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应该以能力为重。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高职幼师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面临的教育对象是0 -6 岁的儿童,他们身体还比较柔弱、他们的心理还没有发育完全、个性尚未形成,这些特点使幼儿教师的角色多样化,也决定了他们所需具备能力的多元性才能完成教育任务。其中,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幼儿的心理是幼儿教师的必备重要能力,这也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现代的幼儿教育主张要重视儿童,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 要使教育适应儿童,而不是儿童去适应教育。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好这一点,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够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向以及发育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在学前心理学中,对学生在能力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包括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理解和把握儿童的心理,并且利用身边一切的教育资源,发挥教育的合力,解决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目的。
教师在讲授时,要让学生明确在以后幼儿教育的工作中,必须具备学前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要使学生对自己现有的能力有着清楚的认识,找到自己的现有能力与学前心理学方面说讲到的能力之间的差距,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来不断缩小差距,为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和准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他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深入对儿童的认识和了解,具有协作意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明确儿童心理正常的发展和教育不是幼儿教师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儿童活动的环境中各种资源的相互配合,建立和谐的关系,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只有充分发动幼儿周边的各种资源环境,大家共同协作互助,才能给幼儿一个最完整、健康的成长环境。
对于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的资源首先是家庭,家庭是儿童最早受教育影响的地方,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场所,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观念、态度、价值观、思想以及言行举止都可能对儿童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意尽量与家长相互配合,注重和家长的交流沟通,从而实现学校和家园共育,使儿童得到一致的有效教育。除了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影响的还有幼儿园的其他工作人员、社区等,这些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因此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幼儿的识别能力较低,如果受到一些不良好的因素刺激,就会影响到其是否能健康、茁壮成长。
[1](美)里尔登(Reardon)等著,侯志瑾等译.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05.
[2]罗家英主编.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3]李庶泉主编. 学前儿童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 2012. 03. 01.
[4]李铁虎. 职业生涯规划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5]汪永根.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