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作者简介:沈德琴(1978-)女,汉,江苏高邮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生在读,高邮市第二中学,研究方向:全国高考江苏自主命题政治试卷研究、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83-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得到全面推广,为了能更好的践行新理念,提高教学效益,改善教學成果,各地纷纷探究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其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运用广泛。但是我们不得不回头反思很多课堂只有高效课堂之名而无高效课堂之实,看似热热闹闹,但是效果却很糟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其原因并尝试突破制约课堂效益的瓶颈。
一、课前准备不足,自主学习缺少抓手
笔者也参加过不少听课,根据开课教师设想,本来打算上一堂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但是学生似乎并没有参与的热情,本想将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学生却不领情,所以课又上回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模式。这样的尴尬在有人听课的时候都会发生,在无人听课的情况下就更加普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学生要想在课上有较好的表现,都需要有提前的准备工作,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需要有一个抓手,必须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该怎样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小组分工欠佳,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集体的作用,更方便合作学习,在课堂运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学生分成小组,一般6到8人,一个班级分成5到8组。教师会提出问题,要求各小组进行合作,为激发参与热情,形成竞争,甚至根据小组课上表现进行积分评比。但是由于小组很多时候是根据座位自然形成,这样不同小组的实力就难免一致,对于不能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小组,往往会挫伤其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信心。在小组内部,其成员的能力层次也不尽相同,教师问题提出后,虽然要求大家讨论,要求集中小组的智慧,但是基础薄弱同学,性格内向的同学在合作的过程中投入很少,一个小组中回答问题的往往就是那几个代表,久而久之其他同学也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共识,即“合作学习只是几个人面对面坐着,问题由成绩好的同学回答就可以了”。这样的合作也许只是换了一种座位,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合作的功效。
三、问题层次不清,探究学习缺乏创新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问题怎样设置直接关系到探究能否顺利的展开,如果问题过于简单,直接问是不是,对不对,或者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但是学生仅仅通过翻书能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含金量,起不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四、预设排练过度,高效课堂不能常态
在参与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过于完美。所有的衔接很自然,问题设置很得当,学生参与很及时有深度有广度,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融洽。我们无可厚非,公开课需要精心打磨,但是如果一节课没有任何缺陷,就会明显给人“假”或者“演”的感觉,这样的成功的课堂是真的高效的吗?常态的课堂是怎样的呢?过多的预设,却忽视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不可能永远准确到位,否则这样的课堂就不需要老师了。
制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实效发挥的原因还有很多,除以上一些问题外,还有诸如:在过分关注学生成绩的学校,应试教育的痕迹仍然很明显,观念转变较慢,新的教与学的方式难以推行;一些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学生参与探究的难度较大等因素。如何去解决相关问题,真正的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独特功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一、精心备课,导学先行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做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观念转变,角色改变,方法思变。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参与,去探究。教师要精心备课,一要备教材,必须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到知识的突破点,要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服务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二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弄清他们的关注的焦点,努力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以便形成师生的共鸣。三要备学案,将教师教学的构想形成纸质的《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找到准确的抓手,通过自主学习找到自己个性化的问题所在,为课堂的参与奠定基础。
二、科学分工,共同提升
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各小组实力大致平衡,成员构成要有层次性、互补性,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为“合作学习”出力,小组的建设也可以根据学科或者教学内容作及时的调整。加强动员宣传,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参与的需求和合作的热情。让每个人都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再置身事外,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看到自己的价值,感受自己的成长,获得共同的进步。
三、精准设问,积极引导
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适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层次清晰,深浅适度,既能体现知识的要求,又要凸显能力的立意,既给普通学生展示的机会,又要给能力相对较好的同学有提升的空间。问题的答案要注意在探究中生成,要具有开放性,不一定要形成统一的结论,教师要对学生给出的有创造性的答案给出充分的肯定,积极引导学生对既有答案进行大胆质疑,不断创新。
四、一以贯之,常态高效
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今天,打造高效课堂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我们师生要共同转变观念,要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停留在示范课观摩课的环节上。高效的课堂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相同就在于将新课程理念贯穿课堂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的培养,不同就在于,每一节课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色,别人的成功的模式并一定适合你的课堂你的学生,上一节的步骤环节并不一定适合这一节课,所以老师要懂得不断创新,寻找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之路。
(作者单位:高邮市第二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高邮市市级微型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中学政治课中实效性的探究”研究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