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多年以来,家校共育一直被倡导和推动,但在实际的运作中,其运行方式和效果差强人意。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的东西多,到头来,往往是学校忙、老师累,学生被误导、家长嫌麻烦。作为学校和班主任,应该从管理、系统和整合的角度,积极开展和推进家校共育,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阳东区合山镇中心小学的林彦芳重点对家校共育的途径,尤其是班主任在家校共育实施过程中的自身定位和具体实践进行了阐述。
我们是一个乡镇小学,乡镇小学的教师和家长的观念素质相对滞后,开展家校共育的紧迫性尤为突出,以下是我作为一个班主任,在学校的规划和支持下,对家校共育所开展的工作。
一、理念第一,核心建设第一
1.从工作的推进过程而言,学校的理念是第一位的。只有学校的理念清晰、统一了,积极推进家校共育才有可能。
2.理念和核心的建设,说到底就是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都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回答这三个问题:什么是家校共育?为什么要开展家校共育?如何开展家校共育?
3.思想理念统一之后,需要规划,重在落实。学校层面抓规划、监督和考核评估,而家校共育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动者则是班主任(老师)。
4.如何开展和推动家校共育,对绝大多数的班主任(老师)来说,也是需要学习的,因此学校组织了家校共育研讨会,请本校和区内的优秀班主任分享心得经验,并着眼当前实际,提出家校共育的工作目标和分阶段的实施计划。
5.只有学校,尤其班主任这个主体,在思想和能力上具备推进家校共育的基础条件,后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建立家校共育平台,进而推动家长和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这一切才有可能。
二、建设平台,形成共识
简言之,就是组建家委会(班、校两级)。通过沟通、讲座和互动,让家长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有了平台,职责分工明确,运行机制合理有效,家委会的工作才能常态化。
2016年8月,我校制定了《学校文化内涵发展五年规划》,并组建了家委会和校级家长代表委员会。让那些热心教育工作、懂得教育规律的家长成为家委会的核心,从而影响和带动那些认识不到位的家长。家委会成立后,我校多次邀请区教育局职能科室的领导和家庭教育专家到校家委会给家长们传经送宝,组织我校和区班主任德育工作室的老师给家长们进行了多场教育讲座。通过举办家委会系列讲座,家长们的思想认识和育儿素养有了提高。
班主任(老师)与家长,不同的家长之间,对家校共育在认识上自然存在分歧。因此需要会议、讨论与磨合。经过沟通磨合,形成了共识,也让热心教育、懂得教育并勇于付出和承担的家长浮出水面,通过推选,让他们成为家委会的中坚力量。通过一次次的沟通、讨论、磨合和组织活动,也形成了家委会的工作机制。
三、样板工程,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
我们四年(1)班是家校共育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示范班。经过2016年以来家委会的运作,家校互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家委会参与了学校的管理监督,落实了家长对班级和学校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评价权,家长们更自觉、更广泛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比如,通过网络平台,运用微信群等形式,把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告知家长。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并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此外,我们还组织家长对学生的午读工作进行监管。家长真正走进课堂,对班级的精细化管理有比较详细的掌握。
除了线上沟通,家委会还和学校共育共建。比如家长们曾出钱出力,成功举办了两届庆“六一”系列文艺活动,两届读书节和首届为期五个星期的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等大小活动,为活跃学校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家委会还组织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每天上学和放学,队员们都不辞劳苦,自觉主动来学校门口维持秩序做好安保工作,风雨无阻。
有了家校共育的共识,有了以上的基础,进一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就有了保障。今年以来,我们班数次召开家委会,研究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肯定和支持。
四、推而广之,形成家校共教手册
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创建家校手册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首先,家校共育工作需要规划,也需要总结和不断优化。家校手册是记录,也是见证,更是家校共育工作常态化的基本工具和评估依据。
其次,在家校手册形成的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教师)之间需要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孩子的进步,发掘孩子的优势和亮点。
再次,家校手册对學生的成长过程进行比较详细的记录,为教学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家校手册中要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联系方式、学生的学习评估结果等。这样,家长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配合班主任(老师)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学校为学生的学习制定计划,而家长需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在监督的过程中,把学生的动态反馈给教师,最终记录在家校手册中。教师在填写家园手册的过程中,要详细和真实。
最后,家校手册还是大数据,需要不间断的记录、双向反馈和规范化。
要做好家校共育,就要相关主体定好位,各归其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其中,班主任(老师)是灵魂,是核心,是桥梁和纽带。有了学校、班主任(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的群策群力积极参与,一个班级文化的建设就水到渠成。而在一个健康的、活泼的,充满人性关怀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他的未来生活,肯定不会缺失责任、关爱和家国情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