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核心素养的当堂训练实施方法与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10

张琴

摘 要:教师在当堂训练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习题训练,改进成目标科学、题目精练、形式多样的优化训练过程,充分开发好每一个题目,提升其利用价值,让每一道习题的训练都闪现出智慧的光芒;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和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也能收获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自信,真正做到“做有乐趣,学有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当堂训练;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2-0010-03

1 当堂训练的作用

习题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习题的求解和训练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应用,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当堂训练具有如下作用:(1)通过当堂训练进行课前检测或者学情调查,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2)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在“速度”的概念建立之后设计习题,让学生运用速度的定义式进行计算,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升华物理观念.(3)及时检验学习效果.当堂训练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教师根据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流程.(4)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在某一概念或者规律建立之后,教师便可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5)加强师生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堂练习搭建一个师生沟通的纽带和平台,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当前课堂训练的现状

现阶段的当堂训练往往更重视知识性的内容,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获得,缺少探索、解决问题类的题目训练;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对学生思维方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教师经常会讲解名目繁多的解题方法和各种类型题目的结论,要求學生死记这些结论,在解题时死套这些方法.这样的当堂训练使更多的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以期通过不停的刷题,见多识广、押中考题、以量制胜,结果导致学生不仅始终在疲于奔命,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更有甚者会产生厌学的负面情绪.

3 当堂训练的实施方法

3.1 依据学情,合理确定练习和训练的标高

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练习题的设置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适应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

3.2 基于教材,注重对于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课标和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也是考试试题的源泉,练习题的来源要关注教材例题和课后习题的落实,重视教材素材的开发与挖掘,加强学生对于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关注其物理观念的形成过程,避免机械性记忆,提升学生的观念素养.观念素养所指向的并非是对事实、概念简单的解释、阐明(说到什么现象是什么概念或者规律),有时候教师很可能会将学生记忆事实的能力误认为是基于理解的观念素养表现.例如对惯性概念的理解练习题.

例题1 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如图1所示.“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A.紧急刹车 B.左右转弯

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

人教版八年级教材“牛顿第一定律”一节列举多个有关惯性的各种应用实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满足于描述出一种现象,让学生进行现象分析时回答出“惯性”两个字,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从原理上进行相应的挖掘和解释.如果问学生头枕起到什么作用,学生肯定知道是为了防止撞车时由于惯性带给乘客的伤害,但这个题关注到保护的机理阐释,需要对情境的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在事实、概念的层次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超越低阶的事实、概念层面进行高阶的智力加工.

3.3 挖掘内涵,关注科学思维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当然也就是我们当堂训练的重中之重.

以下是根据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P40铁桶实验的情境编制的一个练习题.

例题2 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如图2所示),关于铁桶变扁的原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水的压力使铁桶变扁

B.大气压使铁桶变扁

C.铁桶内空气膨胀使铁桶变扁

D.铁桶变扁与压力无关

这个题预估学生的正确率应该很高,但从练习反馈来看学生答题情况并不是很好,由此说明学生对实验中加热的目的、浇冷水的作用、水的汽化和水蒸气的液化过程、如何证明大气压是存在的缺乏细节分析和深入思考,缺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于是教师就将这道习题进行如下改编,解剖学生的思维过程,找出其思维的错误点究竟在哪里.

改编: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如图2所示),这个现象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关于这个过程,请分析:

A.把水加热到沸腾的目的是:;

B.浇冷水的作用是:;

C.桶口堵住后,如果不浇冷水,铁桶会变扁吗?为什么?

D.如果要让变扁的铁桶重新鼓起来(不一定变回原来形状),有什么办法?

改编之后的训练题通过分解情境中的多个过程,剖析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仅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清晰地展现出来,同时也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只有想办法将学生思维的洋葱层层剥开,才能对症下药、击中要害、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4 重视实验,培育学生科学探究核心素养

2019年11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指出要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情境体验、探索求知、亲身感悟和创新创造,着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实验是理科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技能是学业评价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分考生综合能力强弱的一个方面.

教师将当堂训练的习题,不管是自己设计的习题还是书后的练习,充分挖掘开发成实验,让学生由理论研究变为实践体验.有的可以设计成演示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有的可以进行相应改编后设计成学生的体验实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经历实验过程,在实验中动手动脑,通过实验内化成为经验与行为,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5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例题3 如图3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此题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要求學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涵盖物态变化的形式(液化、凝华)及其变化需要的条件(小水珠和霜的形成条件),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或放热)、熔点等知识点,关注对题设的细节分析(加盐的目的)、现象背后的物理学原理分析(盐水的熔点低于冰的熔点).对学生能力的层次要求比较高,适合于习题复习课的当堂训练,且此情境可以开发成学生动手实验,从而最大化地提升其教学效果.

对大多数人而言,做科学不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内容,应用科学才是生活的需要,我们的教学目标要培养的是当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考虑这些问题能否用科学方法来解决,涉及哪些科学知识?教师将丰富的生活情境(包括个人的、社会的、全球的)纳入到当堂训练中来,能强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观察力,加强学生关注生活,将科学知识、方法和态度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6 改编拓展,举一反三达至触类旁通境界

加强课堂练习的变式训练,循序渐进创新思维.题目是刷不完的,进入我们课堂的例题和练习题一定要是精挑细选的典型,并对其进行改编与拓展,最大化挖掘其利用价值,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训练后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水平.在进行改编拓展时要注意:(1)巧妙设问,问题设计精准有深度.《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有问则思,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思维进入高度受激的状态,智慧和灵感往往随之而产生,从而在教师的一步步启发下得出正确的结论.(2)逻辑清晰,思维层层递进有创新.训练任务低起点、多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内容的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渐加大思维量和计算量,定会收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在当堂训练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习题训练,改进成目标科学、题目精练、形式多样的优化过程,充分开发好每一个题目,提升其利用价值,让每一道习题的训练都闪现出智慧的光芒;向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和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也能收获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自信,做有乐趣,学有兴趣.我们就赋予当堂训练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也有效避免“题海战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有效练习策略[J].教育界,2020(52):26-27.

[2]许超丽,吉临荣.借助物理实验 突破解题难点[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25):58-60.

[3]王德香.优化练习设计 提升物理教学的实效性[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0):46-47.

[4]程卫民.物理课堂练习有效性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08):39.

[5]茅云飞.先学后导 问题引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速度》教学课堂设计及反思[J].中学物理,2011,29(04):43-44.

(收稿日期:2021-03-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