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压强》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0

水江丽

摘要:本设计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生成性。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的真实性,锻炼科学实践能力,体验探究问题成功时的喜悦,领略探究过程的美好与和谐,增强科学的情感,培养科学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关键词: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压强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力和运动的平台上,构建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之间的联系。压强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的重要概念,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教学内容是整章的基础,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是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也是学习浮力有关内容的基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薄弱,但喜欢动手实验,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喜欢讨论问题发生的原因,有去发现某些规律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压力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学生说出压力与压强的不同和影响因素,未免难度过高。因此,本节设计营造了浓郁的物理问题情景,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效果下,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致,同时采取设计最简单、最方便、最切合生活的实验的方法激励学生找到生活中的物理。

[资源利用]

气球、大头针、钩码、海绵、塑料瓶、压力小桌、沙、钉子、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关系的过程,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其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采用观察、交流讨论、探究、比较归纳法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

学法:自主探究,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做一个压气球比赛的游戏,注意观察,由气球的形变引出压力。

(合作学习,探求新知)

1探究生活中的压力

(1)(图片展示)人对地板的压力,书本对桌面的压力,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手压天花板对天花板的压力,进行比较归纳得出压力的概念:我们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板书:一、压力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请大家畅所欲言从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压力作用现象中,说出压力的存在,并亲身感受压力的效果。

(3)从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压力作用现象中归纳压力的方向,与物体表面垂直。

板书:2.压力的方向:垂直并指向被压物体的表面

(4)分析比较并归纳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板书:3.只有自由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才和重力大小相等。

(说明:此环节的安排,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能够用物理语言表述生活现象的语言描述能力;使学生掌握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式进行探究提问的技能。变讲授物理现象为探究物理现象。)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引导学生用手指压铅笔,感受压力的不同效果;合理提出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体现控制变量法。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

(3)展示探究结果,归纳实验结论。

板书:4.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说明:在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过小组协作完成实验,一定要完全放手,学生自主选择器材进行实验,然后交流分享,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协作的习惯,体会探究的极大乐趣。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教学的自主性,科学性。从而变讲授规律为探究规律)

3学习压强

(1)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通过刚才的探究知道了在压力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大,效果越不明显,在受力面积相等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如果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等时该怎么比较?引入压强。

板书:二、压强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

(2)探究压强基本概念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我们把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板书:1.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3)在得出压强的定义后,继续介绍它的公式、单位以及它的物理意义,并能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板书:2.公式:p=F/S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m2

强调说明F是压力不是重力,只有自由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S是受力面积。

(4)学习压强的单位,并介绍帕斯卡。

板书:3.压强的单位帕斯卡,1Pa=1N/m2

(5)应用公式做题,根据题型的难度不同,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期间我会对计算时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并提醒同学们不要犯类似的错误。endprint

(设计意图: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4探究生活中的压强

(1)教师设问:压强是越大越好,还越小越好呢?同时说明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并由p=F/S分析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

板书: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并引导鼓励学生分别举出生活中应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例子,小组竞赛。列举课堂上同学们感受到和生活中的压强信息。总结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工农业、建筑业等各方面关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小组游戏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的反应最快,最有创意“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学生有的金鸡独立、有的踮起了脚尖、有的拿起书、有的抱起了凳子……

(说明:这样不仅说明问题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轻松学习,又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情况用到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5当堂训练,巩固升华

(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总与重力方向一致

B.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D.压强是物体表面上受到的压力

(2)冬天北方的河面结冰,某同学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原处站立不动

B.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C.赶快向河岸跑

D.就地伏下并向岸边爬行

(3)在下列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喝饮料用的吸管一端削成斜口

B.铁钉的尖端要做得细而尖

C.剪刀钝了磨一磨,使刀刃锐利此

D.用螺钉固定拭目以机械零件时,螺母下面垫一个垫圈

6质疑释疑,小结迁移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知识上,方法上,其他方面)

(2)你还有什么困惑?你还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做以小结。并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以后的学习提出方向,让课堂留有余味。)

摘要:本设计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生成性。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的真实性,锻炼科学实践能力,体验探究问题成功时的喜悦,领略探究过程的美好与和谐,增强科学的情感,培养科学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关键词: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压强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力和运动的平台上,构建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之间的联系。压强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的重要概念,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教学内容是整章的基础,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是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也是学习浮力有关内容的基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薄弱,但喜欢动手实验,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喜欢讨论问题发生的原因,有去发现某些规律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压力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学生说出壓力与压强的不同和影响因素,未免难度过高。因此,本节设计营造了浓郁的物理问题情景,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效果下,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致,同时采取设计最简单、最方便、最切合生活的实验的方法激励学生找到生活中的物理。

[资源利用]

气球、大头针、钩码、海绵、塑料瓶、压力小桌、沙、钉子、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的过程,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其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采用观察、交流讨论、探究、比较归纳法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

学法:自主探究,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做一个压气球比赛的游戏,注意观察,由气球的形变引出压力。

(合作学习,探求新知)

1探究生活中的压力

(1)(图片展示)人对地板的压力,书本对桌面的压力,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手压天花板对天花板的压力,进行比较归纳得出压力的概念:我们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板书:一、压力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请大家畅所欲言从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压力作用现象中,说出压力的存在,并亲身感受压力的效果。

(3)从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压力作用现象中归纳压力的方向,与物体表面垂直。

板书:2.压力的方向:垂直并指向被压物体的表面endprint

(4)分析比较并归纳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板書:3.只有自由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才和重力大小相等。

(说明:此环节的安排,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能够用物理语言表述生活现象的语言描述能力;使学生掌握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式进行探究提问的技能。变讲授物理现象为探究物理现象。)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引导学生用手指压铅笔,感受压力的不同效果;合理提出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体现控制变量法。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

(3)展示探究结果,归纳实验结论。

板书:4.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说明:在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过小组协作完成实验,一定要完全放手,学生自主选择器材进行实验,然后交流分享,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协作的习惯,体会探究的极大乐趣。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教学的自主性,科学性。从而变讲授规律为探究规律)

3学习压强

(1)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通过刚才的探究知道了在压力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大,效果越不明显,在受力面积相等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如果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等时该怎么比较?引入压强。

板书:二、压强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

(2)探究压强基本概念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我们把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板书:1.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3)在得出压强的定义后,继续介绍它的公式、单位以及它的物理意义,并能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板书:2.公式:p=F/S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m2

强调说明F是压力不是重力,只有自由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S是受力面积。

(4)学习压强的单位,并介绍帕斯卡。

板书:3.压强的单位帕斯卡,1Pa=1N/m2

(5)应用公式做题,根据题型的难度不同,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期间我会对计算时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并提醒同学们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4探究生活中的压强

(1)教师设问:压强是越大越好,还越小越好呢?同时说明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并由p=F/S分析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

板书: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并引导鼓励学生分别举出生活中应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例子,小组竞赛。列举课堂上同学们感受到和生活中的压强信息。总结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工农业、建筑业等各方面关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小组游戏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的反应最快,最有创意“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学生有的金鸡独立、有的踮起了脚尖、有的拿起书、有的抱起了凳子……

(说明:这样不仅说明问题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轻松学习,又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情况用到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5当堂训练,巩固升华

(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总与重力方向一致

B.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D.压强是物体表面上受到的压力

(2)冬天北方的河面结冰,某同学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原处站立不动

B.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C.赶快向河岸跑

D.就地伏下并向岸边爬行

(3)在下列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喝饮料用的吸管一端削成斜口

B.铁钉的尖端要做得细而尖

C.剪刀钝了磨一磨,使刀刃锐利此

D.用螺钉固定拭目以机械零件时,螺母下面垫一个垫圈

6质疑释疑,小结迁移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知识上,方法上,其他方面)

(2)你还有什么困惑?你还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做以小结。并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以后的学习提出方向,让课堂留有余味。)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