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温剑飞
摘要:教学中发现不少师生对于实验数据是否成正比、反比缺乏判定依据,笔者追根溯源找到缘由和教材设计意图,并提出了教学建议。
关键词:实验数据;正比;反比
笔者在多次听《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公开课时发现,执教教师对实验数据成正比、反比的依据大体有两种观点,实验数据如表1、表2所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依据:(1)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压增大一倍,电流也增大一倍(电流增大倍数与电压增大倍数相同)。(2)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压每增加lV,电流增大0.1A(电流增大的幅度與电压增大的幅度相同)。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依据:(1)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阻增大一倍,电流减小一倍(一半、50%)。(2)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阻增大一个幅度,电流减小一个相同的幅度。一般来说,执教者还会把实验数据描在坐标系上作辅助分析。
笔者也对当堂课的学生进行了追踪调查,给学生呈现下列数据,如表3、表4所示。对于表3,提问y与x是否成正比?约70%的学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对于表四,提问y与x是否成反比?约50%的学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那么,初中物理教材对物理量间的正比、反比关系有哪些探究活动呢?成正比、成反比在数学上又是如何定义的呢?笔者对人教版(2012)物理课本进行了查阅,共有三处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比例关系的内容,分别是八年级上册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八年级下册的“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以及九年级的“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笔者又对中小学的《数学》教材进行了调研,以北师大版为例,六年级上册学了《比的认识》,六年级下册第四章学了《正比例与反比例》,并且给出了定义:像这样,路程和时间两个量,时间变化,所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变化,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像这样,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直到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一次函数》才再次提及了正比例函数,九年级上册再学习了《反比例函数》,但侧重点已在函数图像的分析上了。
因此,“成正比例”、“成反比例”是有定义判断的,教学中对数据处理必须严格按照定义进行甄别,这一点在物理教材中是有体现的,物理教材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涉及正反比内容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教材中有对话: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结论:成正比。教材的下一行就有提示: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
经过调研,造成正比、反比判断标准不清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长久未接触,被遗忘了,物理教学中必须安排重温的过程;二是物理教师未关注到这个知识点的中小学衔接。同时,实验中教师为了体现数据的直观性,在实验选材中也存在一丝缺陷,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下列设计更具说服力,如表5、表6所示。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