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苏省海安高新区胡集小学 何小玲
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教育改革的创新,也是社会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将批判性思维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能有效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清晰的概念和正确的算法,对数学知识产生再认识,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批判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激发学生的批判欲望,增强学习自信。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主要平台,为了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善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质疑,让学生展示自我知识储备和思维加工过程。地理解单位“1”,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绳子,折叠出它的,折
比如,在“分数的意义”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叠好后,在小组内比较一下长短。面对不同长度的“”短绳,学生就会提出这样的质疑:“大家都是折叠绳子的,为什么有长有短呢?”当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后,教师首先要给予肯定,然后让学生将各自的线绳拉直后再比较,通过几次反复的折叠和拉直,学生能从中观察到“由于大家自备的线绳长短不一样,也就是单位‘1’不相等,所以它的也是不相等的”。这样,学生通过质疑,能对单位“1”有更深刻的了解。
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肯定,能帮助学生在心底构建积极心理暗示机制,在质疑、思考中埋下批判意识的种子,并对问题开展实践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巩固旧知引出反证法,用科学的证明方法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判断,进一步强化批判思维,掌握简单的判断方法,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的批判思维在科学的引导中得到有效发展,培养良好的学科素养。
比如,在带领学生解决判断题“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找出“特殊值”的方法寻找反例。首先,让学生回想“自然数、质数、合数”的相关概念,哪些数是自然数?哪些数是质数、合数?哪些不是?这些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能自然地想到1是自然数,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原命题表达有误。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通过使用特定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数学问题解答更具科学性,让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更加严谨,而且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判断能力,强化学生的批判思维。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针对同一知识点,不同学生的理解掌握水平也不相同,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另外,在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和批评时,教师也要充分肯定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和水平。
比如,解决应用题:“小明看330页的书,前5天看了105页,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几天可以看完?(保留整数)”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写出以下几种算式:(330-105)÷(105÷5);330÷(105÷5)-5;(105÷5)x=330-105;(105÷5)×(x+5)=330。在学生列出上述算式以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要求:是否还有其他解决办法?看着学生疑惑的面孔,教师进行鼓励:“我相信大家都是通过仔细思考得出的以上结果,但是我们开动脑筋想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呢?”果然,课后有几位学生想出了其他的方法:5×(330÷105)-5;5×[(330-105)÷105]。
学生给出的答案能带给教师一定的新思想、新发现,而这些也能反映出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所以教师要深入挖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加强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关键途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层次、有计划的教学,引导学生真正深入对问题的判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质疑、分析、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学科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