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与转化措施

时间:2024-05-1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 李雪荣

数学“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在数学学习上明显有困难,数学成绩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学困生”已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困扰教师教学、让家长感到忧心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优等生”同等重要。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学生方面

(1)学生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初中数学更强调概念的学习和方法的渗透,但是一部分孩子还是靠死记硬背,很多学生做不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2)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成绩都比较好,进入中学后学习成绩不再像小学那样优秀,久而久之不能集中精神去听课,经常开小差,学习内容出现断层,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下降。

2.家长方面

很多家长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过程,小学往往看不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容易忽视正确引导孩子,缺少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不能及时捕捉到孩子学习数学的情绪,不能及时调整。有些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不再重视。

3.教师方面

(1)教师面对的班级往往都是大额班级,上课的四十分钟很难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往往都以照顾大多数为主,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失去老师的关注,知识的断层越积越多,对学习数学也就失去了信心。

(2)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所偏差,教法单一,不能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就可能导致有些学生不能够适应。

二、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措施

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成因,应从不同方面入手,面对实际问题实施科学方案,力图有效地帮助“学困生”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困生”并非天生的,一般都是在一次一次的挫折中逐步形成的,在听不懂时没有人及时帮助,在不会做时得不到指导,在不好的成绩面前可能会受到同学的歧视。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点安排是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随着学生不会的问题越积越多,不会的知识就越来越多,提高成绩的困难度越来越大,最终会慢慢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因此,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尽可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如果只用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往往不能完全接受,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的具体学习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得每一个孩子在数学课上都能有所收获。比如在习题课上,如果本节课的习题难度不大,我就会在快速对答案后,把时间都交给学习小组,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答疑。我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这种方式对转化“学困生”或者缩小“学困生”的比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3.尽可能地了解后进生,赞同他们的思维方式

后进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动作慢,做题速度慢,其实你只要给他多一点的时间,他完全可以把题目做出来,只是考试很残酷,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很多的题目,这对后进生来说真的是个挺困难的事,所以我们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比如有一次,我给七年级中学习弱一点的孩子讲了这样一道题目:如下图,“●,■,▲”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前两架天平保持平衡。如果要使第三架也平衡,那么“?”处应放“■”的个数为多少?

我的脑海里第一时间出现的解题方案就是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因为正在学习。但学生用的不是方程的办法,是看出来的,让孩子讲解的时候感觉是在做脑筋急转弯,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方程思想在渗透,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而已。再比如:若x-2y=-3,则5-x+2y=_。解这道题我们想的是整体代入,而他们想的是把x代入,也同样能算出答案,所以我认为多给这些“学困生”一点时间、一点耐心,他们同样会创造奇迹。

总之,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不能期望做几次工作就立竿见影,学生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做多次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还需要教师的爱心和宽容。坚持不懈地去做工作,就一定能够让绝大多数的“学困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有较大的进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