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柳振民
翻转课堂理念下,教师应当以课前的微课辅助开展课堂的实践、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交流的积极性,促使教师能够完成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
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许多学生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在课堂上并不能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课前学习视频,并结合班级群这一渠道,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进行指导与追踪。
以“集合”的教学为例,教师提供的导学案中包含明确的学习任务,如“阅读并尝试理解集合的含义”。上传视频几个小时后,教师在班群中@全体成员:“同学们,你们的预习情况如何?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学生A回复:“看了视频之后,对集合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比如集合是由一些确定对象组合而成的整体。但是我对无限集有一点疑惑,既然是无限,怎么确定对象呢?”教师:“无限和可确定对象是不矛盾的。比如,你可以从1开始,按顺序一直数下去吗?”学生:“可以。”教师:“那你是不是可以用n的式子来代替1之后的数字?”学生:“可以,比如n、n+1等。”教师:“那n+1可以确定吗?”学生:“我明白了,无限集是存在的,但是无法明确表示。”在学生A的带领下,其他学生也都能鼓起勇气向教师提问。
课堂教学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点,在引导学生进行了高质量的课前学习之后,教师应当设计课堂合作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
课堂上,教师先组织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课前预习的效果。以甲小组为例,学生A先表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集合,包括元素、集合的种类等。”学生B:“不要说‘等’,具体还有元素和集合的关系、集合中元素的特征、集合分类……”学生C:“先停一下,你说这么多感觉很混乱,这怎么画思维导图?”学生A:“一条一条来,先确定中心词是‘集合’,写下来,然后是‘元素’和‘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学生D:“不对吧,这两个不是同层次的吧?”学生C举手:“老师,‘集合’之下,我们感觉思维导图的分支确定有问题。”教师:“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看一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安排,你们看,集合的元素、常用数集这些内容都是在集合概念的小标题之后的。所以,你们可以借此判断集合中各类知识之间的‘包含关系’。”在教师的简要提示下,学生的疑惑得到了解决。
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还要引导学生分别以小组和班级为单位进行课堂知识总结,以此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教师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后,需要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若是重新预习‘集合’这一课,你们认为在预习后该以何种方式绘制思维导图呢?”学生A回答:“我觉得可以在教材中找定义、概念这些关键词。比如,教材中‘集合是……’的句子,并且关注教材中出现的、∈等没见过的符号。”教师:“你这说法有点混乱啊!找到这些就可以绘制思维导图了吗?”学生A:“不是,这样可以找到本节课的知识点,以集合的概念为例,知识点包括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集合与元素的特性等内容,然后再对这些内容进行结构性的梳理,比如将这些知识点分成一个个互相包含的集合。”教师:“很好,这是学以致用啊。那么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其他同学认为该如何保证讨论有效进行呢?”
综上所述,在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中职学生的能力、学习特点为基础,将翻转课堂理念应用在课前与课后两个阶段。在课前阶段,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基础与预习效果,以辅助类微课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逐步减少课堂中的讲解,以此来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质量,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培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