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趣味课堂,彰显数学魅力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 戴 群

兴趣为探究性学习提供动力,能促进学生的情感投入,帮助学生排解不满情绪。但很多教师往往更重视学生知识的习得,却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要以趣促学,促进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

一、趣味引导,促进参与

教师要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高效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对学习内容进行趣味化设计,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进行高效学习。如,在学习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一课的内容时,教者导入时播放《熊出没》动画片段,并提出问题:光头强蛊惑熊大、熊二与他进行推木头比赛,他要是赢了,就可以砍100棵树,(呈现熊大推圆形木头、光头强推三角形木头的图片)谁会赢呢?为什么?教师通过趣味性的动画引导,调动学生探究圆相关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对圆的特征获得初步的感知。教师也可以依据小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将课堂的探究内容以游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促使学生能在解决自己疑惑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入的理解。在“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套圈”游戏,让学生站成一横排对目标套圈,并提出问题:“这样设计公平吗?”站在两端的学生认为他们离目标远一些,而站在中间的学生离目标会近一些,教者顺势提出:“那么如何对游戏进行改进?”学生围绕目标站成一个圆形,教者没有将目标放在中间位置,此时有学生指出:“要使每位同学都离目标一样远,这样才显得公平。”教者顺势指出:“大家围成的这个图形是圆,目标物就是圆心,大家离目标物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通过教学游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圆心、半径的概念,同时对“同一圆中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的结论产生了深刻的感悟。

二、趣味教学,增进体验

教师要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参与探究过程,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思考,当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思路时,就会产生新的困惑,急于知道结论,教师要利用这个契机,为他们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通过折、比、剪的方式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教师要布置稍有深度的练习,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教师要在知识联系处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度延伸,让新旧知识能够实现有效对接,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教师也可以在知识的增长处拓展,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自然增长;教师要在知识的混淆处拓展,要暴露学生的混淆点,让学生的模糊认识变得清晰;教师要在学生的思维凝固点进行拓展,帮助学生摆脱固化的思维,辅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

三、趣味作业,拓宽视野

教师要通过前置作业的布置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发现的乐趣。作业的形式多样,有发现型作业,教师让学生留心生活,以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感受,比如可以布置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有钝角、直线、锐角的地方,并将自己的发现画下来。有学生从剪刀张开的过程中发现了角,感受到了由锐角到钝角的变化过程,也有学生从红领巾上发现了锐角和钝角……有快乐游戏型作业,此类作业具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让他们边游戏、边记录、边计算。还有动手操作型作业,此类作业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促进学生的思维从抽象向形象过渡。如在学习苏教版三上“认识千克”时,教者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的方式感知1千克有多重。趣味性作业能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总之,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的特征,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丰富学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