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研究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 沈阿林

一直以来,学习评价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促进作用,而坏的评价却只能适得其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往“成绩至上”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挖掘其学习潜能,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能力和增强信心。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目标下改进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方式的必要性,探讨了学习评价的原则和有效策略,以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提升。

一、核心素养目标下改进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必要性

现阶段,大部分数学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活动都缺乏必要的联系,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他们习惯于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然后用“题海战术”巩固教学效果,每一年都在重复这个过程,对学习过程的忽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惧学情绪,考试成绩不只被用于评价学习成绩,还被用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这也是学生害怕考试的主要原因。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教师要积极更新学生观与评价观,在核心素养目标下改进学习评价的方式、标准、主体等,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其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潜能。改进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可以丰富原本单一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综合考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而且增加评价主体后,学生可以进行自评、互评,这样更有参与感,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教师要让学习评价服务于数学教学,用评价促进教学,并且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教学进度,通过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要合理运用学习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点燃其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效果,从而达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原则

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教师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等确定评价指标,合理选择评价方法,注重多种方法相结合,营造和谐的评价氛围与愉快、活跃的班级氛围。其二,教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数学学科囊括的知识类型较多、内容广泛,教师在构建学习评价体系时,不要只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还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各项能力以及数学素养的发展情况。除此之外,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当下的成绩,要将每一位学生看作一个整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提升。其三,教师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教师也要注重严谨性和科学性,根据教学客观规律、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确定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以便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学科价值。其四,教师要遵循导向性原则。有效的学习评价除了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其点滴进步、提升其综合素质之外,还可以让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合理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三、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有效策略

1.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考试”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是让人厌烦的,无论在什么场合,听到“考试”时就会下意识地想要逃避,他们认为考试是残酷的,一次考试不仅能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还能评价他们一段时间的努力,而稍有失误就会抹杀这份努力。事实上,单纯采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科学。教师要顺应新课改趋势,充分运用课堂观察、交流提问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尤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提高学习评价的综合性,让学习评价不仅能反映成绩,更能反映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比如,讲完“11~20各数的认识”后,教师安排了一堂单元测试课,与以往不同的是,教学开始后先开展了一场开火车竞赛,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几组图片和数字,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数数、读数、写数等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每人两题,一题5分。接着是抢答题,教师同样用大屏幕呈现题目:“10+5、15-2、16+2、17-4……”抢答并回答正确后得10分,争取让每个举手的学生都有机会答题。竞赛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而且通过自己答题和听别人答题,学生也能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后半节课,教师发放试卷,与以往相比题量减半,都是教师精心选择的典型习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运用能力。在计算总成绩时,教师要将平时课堂上记录的学生表现情况、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度等均纳入其中,平时表现占50%,考试结果占50%,而竞赛结果则作为附加成绩,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激励他们勇于展示自我,提升各项能力。

2.实施分层性评价,合理制订学习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不要一味地关注理论考查,更要检验学生的能力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先天基因等存在差别,学习能力和数学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不能采用完全相同的标准去评价班内所有学生,而应当实施分层性评价,先将学生合理分层,然后为每一层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达到本层的目标,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向更高层的目标奋进。

比如,讲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其分为了一层(基础和能力均较强的学生)、二层(基础和能力均一般的学生)和三层(基础和能力均较差,且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学习目标方面,一层学生清楚算理和算法,看到应用题后能尽快理清题目条件列出算式,看到算式能口算或快速笔算结果;二层学生目标稍低,三层学生则是经过思考,能根据算法和算理列式、计算结果。教师给出题目:“小明有11本书,小红跟他借了4本,那么小明还剩几本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是否清晰、列式速度、计算速度等给出评价,对于三层学生,还可以在评价标准中加一些基础性内容,如列式或写的竖式是否规范等,并且要多给予激励性评价,增强其学习动机。对于一层、二层的学生,尤其是一层学生,可以将问题意识、创新想法等纳入评价标准,促进其思维发展。

3.开展分组性评价,提升学生各项数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并且以小组为单位作出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成绩的取得必须依靠每个人的努力,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参与度。在讲解一些有难度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小组学习任务,让各组开展竞争,增强各组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比如,讲解“时间的计算”时,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了一组习题:“①3时=( )分;5分=( )秒……②旅游车七点半到达学校,7:55开车,停留了多长时间?③右图分别是张明从家中出发和到达学校的时间,分别是多少?他经过多长时间到达学校?”这三道题难度递增,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分别得出每道题的答案,然后派代表讲解思路和汇报成果,看看哪一组算得又快又对,最先算完的小组得50分,之后的是40分,后边的都得30分。第一题比较简单,大家没有什么疑问,第二题七点半就是7:30,55-30=25,所以停留了25分钟,第三题读出时间分别是7:30和7:45后,有的组用减法计算,有的组通过数格计算,教师除了要肯定全部答对的小组,还可以对遵守纪律、成员参与度高、有创新想法的小组给予激励性评价,鼓励其再接再厉,但是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互相帮助,让每个人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其人际交流能力、思维能力等。

4.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学习评价的互动性

在核心素养目标下,教师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培养其反思能力,让其能及时改正不足之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讲解“笔算乘法”时,教师给出以下例题:“新年快到了,小明到书店买了12本《格林童话》和22张卡片,打算送给朋友,其中每本书24元,每张卡片12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师选了几位学生板书计算方法,他们采用了连加法、拆数法、连乘法和竖式法等,虽然结果一样,但过程不同,教师让学生自评和互评,采用连加法的学生有些害羞,认为自己的方法太麻烦,大家一致认为竖式法最简单、直接,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评价可以客观地判断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助于学生清楚了解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方便教师合理调整教学方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改进评价理念,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实施分层性评价,合理制订学习评价标准;开展分组性评价,提升学生各项数学能力;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学习评价的互动性,恰当运用学习评价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