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突出学生主体,提升数学课堂效率——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第一实验小学 王振丹

在数学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足够的、充分的发展是教师的不懈追求。课堂教学应当围绕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学生、关注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找准认知起点,确定学生“在哪里”

学生的学习应当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善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引领他们吸纳新知识,改造原有认知,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例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我这样来导入课堂:首先出示班级学生座位图,引导学生猜一猜哪一个是老师的儿子。之后,用多媒体课件突出老师儿子的位置,请学生描述一下他的座位。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定位,教师相机记录几种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不同方法是否正确。追问:确定第几横排第几个的时候,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来描述这个位置的时候,以哪边为第一组?最后明确:在确定老师儿子的位置时,都是从我们的角度去看,由左向右数出第一竖排、第二竖排等,在数横排上第几个时,也是由左向右来数的。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着重解决的问题是明确确定位置的规则,即必须从观察者的角度去看,教师的出发点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确定某一个位置,但是聚焦学生展示出来的方法,有些方法的出发点就与本课的定位规则背道而驰,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

二、推动学生探究,明确学生“去哪里”

做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每一节课学生可以收获什么,即学生将去往哪里。有了清晰的目标指引之后,教师才能推动学生探究,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用适切的问题驱动学生。

以上述课堂教学为例,在初次体验了确定位置之后,为了统一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师: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确定我儿子的位置,在交流中我们发现,这些方法确实是正确的,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矛盾,我们不能在每种方法下都配上一个规则说明吧?想一想,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比较,达成方法优化: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统一规定确定位置的方法。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只要找出某个位置的排数和列数就可以精确定位这个位置,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如何来规定确定位置的方法呢?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明确先列后,最后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规则写一写之前的位置,展示不同的写法。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从统一规则的角度出发去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学生也在交流中找出确定第几行和第几列的方法,明确了之前给出的“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就是确定了行数和列数,只不过有的是先确定行再确定列,有的正好相反。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再去听听数学家的方法,很容易产生共鸣,推升他们数学学习的情感。

三、凸显学生主体,弄清学生“怎么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观察、比较和交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收获方法和能力。

还以上述课例为例,在统一了确定位置的方法后,为了引申出数对,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大家观察一下几名同学的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先确定列数,再确定行数)有什么不同点呢?追问:你觉得用“5 列,3 行”表示的方法比“第5 列第3 行”好在哪里?能不能再简单一点?接着出示“5,3”“5|3”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方法的含义,评价这样的表示方法。之后介绍数对(5,3),引导学生明确在统一规则的基础上,可以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最后出示不同学生的位置,请学生用数对表示这些位置。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明确数学的简洁美,同时让学生领悟到在规则统一的基础上,这样简单的表示方法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不仅能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而且深度体会到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优势。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感受,让学生有足够丰富的经历,形成足够深入的数学领悟,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多维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