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宾山小学 吴亚平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结合教学改革的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问题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实现学生的协作探究,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跟随教师的问题不断思考,有顺序地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从而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案例中,教师将家庭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从而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图,而且有机地为新知寻找到生长点,让学生更易理解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问题是思维的前提,是学习知识的先决条件。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只有找出了问题,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思考,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依据教材适当地安排一些发展性的题目,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意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示学生课外活动场面: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骑自行车,有的在路灯下悠然地看书……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看它们有什么特性?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心中的疑问:画面中这些物体的某一部分为什么都是三角形构成的?制作物体时,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知识的探索,激发了问题意识,不由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究,也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
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展现了三角形构造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从而提出问题,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意识的发展,养成了知识探究的习惯。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为他们创建良好的思维平台,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高效学习新知,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验所学知识的价值,养成思考、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可先将结论告诉学生,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来想想办法,验证一下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学生略加思考,拿出量角器对三角形的三个角开始测量,结果相加,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这时,教师再次提问:可不可以借助长方形的特征来进行验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开始从教材中搜集相关材料,找寻有用的信息,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验证了数学规律,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无形中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教给学生知识验证的方法,而是将问题直接推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找寻相关信息,获得相应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通过探究、合作和交流等形式,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的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