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镇中心小学 徐士宝
小学是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数学是一门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基础学科,而借助自己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则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换言之,数学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过程中,务必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有意识地将所讲授的知识与学生身边的事物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从而领会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最终以“生活”为切入点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导入环节的处理效果会直接影响着接下来课程的基调,相比直接生硬的传统导入,创设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引出教学内容,降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门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班级的学习氛围。例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统计”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抽象概念,如果直接讲授干巴巴的统计知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也就只停留于表面,他们很难真正去把握统计对于生活的意义。因此,在新课开始之前,老师可以问一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十一放假都去哪里玩了?”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知道整个十一黄金周,我们国内一共消费了多少钱吗?”一个小小的问题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数据:2020 年双节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 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 亿元……显然,大部分的学生会对这组精准的数据产生好奇:数据是如何得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如何呢?小小的问题丰富了导入环节,而利用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拓宽了他们思维的广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自己的周围。课堂上,老师通过适时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相关的概念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生活化的导入学习可以顺理成章地翻开新的篇章,也让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放下畏难情绪,这有利于他们去接受、理解、记忆新知,同时也不会给学生带来死记硬背的负担,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新课改倡导的教育观要求课程是创生和开发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按照教材的内容循规蹈矩地讲授知识,而是要将教科书作为讲授的基础和出发点,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合理有效地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变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理念,其实长期的生活化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降低知识的抽象程度,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时,与其用单一的长方体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学习,不如将教具转化成学生触手可及的文具盒。老师可以在上课时拿出文具盒询问学生文具盒是什么形状的,从而引出“长方体”的概念,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共同观察文具盒,启发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中感受什么是“面”,什么是“顶点”,什么是“棱”,让学生自主探讨文具盒一共有几个面、几条棱,哪些面或者棱是相同的,从而总结和概括出“长方体”的一些特点。当学生在实物的摸索探究中对长方体的基础概念和特点形成一定感受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开放思维,去看一看、想一想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这样就可以将原本较为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学生熟悉的实物挂钩,学生便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一举多得。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案例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拓展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升,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也会大大降低,所以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中关键的一环,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一环,传统的“背、抄、写”等机械烦琐、方式单一的作业布置方式,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但是这种机械式的作业很容易造成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负担,让学生看到作业就头疼,也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做作业的意义。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始终影响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现代教育提出实践、创新和协作,教师也应该从这三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设计和布置新颖有效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统计”知识时,老师可以突破教材和练习册的局限,将作业的范围延伸至生活实际当中,可以让学生去统计自己住的那栋楼有多少老人、有多少小孩,然后用表格的方式记录下来,也可以让学生统计某个路口的车流量,分析出什么时段车流量多,什么时段车流量少,并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统计的数据尝试合理安排红绿灯在各个时间段的间隔时间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同时还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可见,在练习环节渗透符合学生认知的生活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同时还能为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提供助推力量。比起“题海战术”等保守的练习方式,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既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多的课业负担,又有利于让学生感知数学是存在于生活之中的,学习数学也是为了有效服务于生活的,对于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完善,“生活化”教学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有效地渗透“生活化”,用生活实例、生活情境以及生活经验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机转化,既给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的方向,也让学生认识到“学”的意义,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重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性,并尝试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力求让学生既能学习到数学理论知识,又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进而推动小学数学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