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山东临沂第一实验小学 陈 丽
数学导学案对课堂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正确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导学案设计出发,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积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提升小学数学授课质量。
在导学教学中,问题设置必不可少。教师要合理设置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日常授课过程中,应用导学案能够让学生提前预习数学知识,以问题来承担学习任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合理设置数学问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竞争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授课活动。
例如,在讲解“小数乘整数”这一知识点前,设计了如下导学案:(1)8 元+12 角=_角,6.3 元=_角。(2)一个风筝3.5 元,买3 个风筝需要多少钱?买3 个风筝要花3 个3.5 元,列式为( )+( )+( )=( )元。买3 个风筝需要花3 个3 元和3 个5 角,列式为( )元+( )角=( )元。买6 个风筝需要多少钱?(3)列竖式计算试题:0.67×8=_,3.4×15=_。(4)苹果每千克2.35元,小明买了3 千克苹果,需要多少钱?上述四道试题层层递进,针对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效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教师在导学案中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数学课堂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为例,学生要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从中体会到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堂开始时,笔者设计了问题情境:“同学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见的数呢?”学生回答教室中有多少学生、家里的每个月收入大约是多少等等。紧接着,教师引领学生观看导学案中的数字“25000”,说道:“同学们,上面是一个存折中显示的存款,大家说一下,里面有多少存款?这个数是几位数?各个数位分别叫什么?”学生纷纷对问题展开讨论研究,结合以往所学知识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说道:“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比万大的数,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借助于问题情境,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对知识形成初步认识和了解,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借助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问题导学中要重视试题分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把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探究,使每个人都能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收获和发展。
例如,在讲解“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知识点时,学生要理解现实情境中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够运用字母来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隐藏在其中的变化规律。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学生先回忆了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以及长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等内容,并尝试说出如何用字母表示公式。面对导学案中的试题:(1)长方形长为a米,宽为3 米,那么面积为_平方米,周长为_米。(2)小明每小时走v米,3 个小时走了_千米,40 分钟走了_千米。(3)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是b,这个两位数表示为( )。结合导学案内容,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展开课堂自主学习活动,完成属于自身层次的练习题,从而收获知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综合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导学案要从合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和开展问题导学三个方面展开授课活动,注重问题背后数学本质的挖掘,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发挥好学案的导学作用,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使每个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和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