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吴思潼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从已有的数学现实出发,亲自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好的学习情境能让这个过程变得生动、形象,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催生他们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情创设恰当的情境,以增加学生各方面的感知与体验,以提升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会将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让他们想起曾经的经历,进而激发探究的欲望。生活情境的创设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让学生多了一份体验,也多了一份好奇,更容易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要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设置一些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随着情境的不断深入逐步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创设旧知的情境,再做进一步的引导,逐步过渡到新知情境中,以逐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达到提升素养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直接从新知入手,没有对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那么就容易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为例,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题目:如图1,已知△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AF⊥CD于F,AH⊥BE于H,问:AF与AH有何数量关系?
图1
学生在活动中会有具体的操作体验,这更容易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设置这样的题目:如图2,有一块直角三角板,它的一个度数是45°,它的两个顶点放在一把直尺的对边上。三角形的一边与直尺的一边形成的∠1 为20°,三角形的另外一边与直尺的另外一边形成的∠2 的度数是多少?此题中,学生一下子很难明白文字中所标的要点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教师可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直尺,让他们按照题目的描述用道具还原题目中的真实情境,学生在摆一摆、想一想、试一试的过程中,能明白∠1、∠2 所处的位置。原本枯燥的探究被学生用有趣的活动展示出来,他们也就大致明白了题目要探究的内核是什么,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平行线与角的关系,很快就能得这个∠2 的度数为25°。可见,创设活动能让学生的探究顺利地进行,进而以手“巧”达到心“灵”。
图2
总之,创设数学情境是学生探究数学更科学、更有效的途径,它能使学生在探究时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