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1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青年路小学 盛刚飞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对话,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抽丝剥茧。合理应用数学课堂“叩其两端”的真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多角度研究,分析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数学基本技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引导数学课堂有效进行,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数学问题设计策略展开讨论,结合教学实例探讨策略有效性。

一、问题指向明确:基于教学需求和学情设计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应基于教学需求和学情,提出有明确指向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学习的清晰方向。利用指向明确的数学问题引出数学新知,以问启思,挖掘学生数学认知,引导学生进行明确的探究,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教材中游乐园的场景图片:4 人一组玩摩天轮、2 人一组玩过山车、3 人一组玩火车。以往教师设计问题,都是先从“大家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开始的,学生回答“摩天轮、过山车、火车”,可见,学生的聚焦点不是玩摩天轮、过山车和火车的人群规律上,而是不同的娱乐活动,这并不是教师设计问题的预期。在反思后,教师发现提问不科学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关注点不在数学新知上,那么就需要围绕新知设计明确的问题,将提问改为:“谁发现玩摩天轮的小朋友有多少人?你是如何发现并算出来的?”通过向学生提出明确指向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探究兴趣和能动性,更好地参与体验寻找规律。

二、把握问题难度:立足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应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预留思考空间,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问题是假问题,课堂是假热闹,属于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还容易让学生形成肤浅的学习坏习惯;问题过于困难,小学生无法解决问题,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因此,设计问题应把握难度,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跳一跳”,到达数学最近发展区,调动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如,在《角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同学们,我想给角画个像,我们应该怎么画呢?”听到问题后,学生有的开始思考,有的拿起笔画起了角。在学生思考后,教师追问:“谁可以说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一位同学说“应该这样画”,同时手在空中画了两条边,另一位同学说:“这样不对,应该先找一个点,然后由点开始画两条边。”教师听到学生的回答后,又提问:“大家认为谁的画法是对的?”学生思考后,认为角应该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所以第二位同学的画法是正确的。然后,教师让学生按照对角的认识,自己尝试画一下角。

教学中,教师一改过去直接让学生画角,先画顶点,再画两条边的顺序,让学生总结画角的步骤,设计问题,让学生尝试自己画角,围绕问题师生对话,慢慢得出画角的方法。教师以生为本,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得出答案,获得数学知识。

三、问题适度开放:力求培养求异思维设计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学习,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设计适度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体验、探究和发现,通过开放性问题进行创新学习,是数学课堂的创新教育,适度拔高数学课堂水平。

如,在《分类与整理》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案例引导学生对气球按照颜色、形状等差异进行分类整理后,为了拔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结合生活案例,提出问题:“我们班课间操需要列队,现在需要同学们想办法列2 队,大家认真想一想,看怎么列队比较好?”学生听到问题后,纷纷陷入思考,最后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分法,分别有按照性别、身高、班级座次顺序等列队。通过开放性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拓宽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展示舞台,通过设计适度开放的问题,大大挖掘学生数学智慧,创新思维得到开拓,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关键所在,但需要教师提出真问题,杜绝假问题。教师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基于教学需求和学情设计指向明确问题,立足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度难度问题,力求培养求异思维设计适度开放问题”三大策略,教无定法,灵活结合数学教学情况设计问题,引领课堂有效互动,走出热闹低效的课堂泥沼,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学习,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