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时间:2024-05-10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东镇学区 赵志辉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理性的、抽象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在新课改之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已经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以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促进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发挥了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真正参与问题思考与知识探究中发现数学规律、感受知识的真谛,让小学生能够了解数学、学会数学、学好数学、会用数学。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需要遵循的原则

1.授人以渔原则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以自身的经验讲述问题思考的路线、过程与捷径,导致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完全依赖于教师讲授,出现小学生数学思维高度复制的问题,不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小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只能起到“授之以鱼”的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教育理念,在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遵循“授之以渔”的原则,为小学生提供数学学习活动参与的机会,在学习活动参与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推理等过程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让小学生在动态生成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2.“教”与“学”结合原则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之间相辅相成,数学思维能力的生成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学习。但是,需要教师格外注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适当调节教学节奏,让学生的思维可以跟上教师的思路,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逐渐找出数学思维,并且学会灵活运用数学思维。

3.因材施教原则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学生个体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数学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教师在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客观规律以及数学思维差异问题,制订层次化的、系统性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案,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真正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1.以兴趣为前提

教育心理学家表明,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此时的思维能力发展需要依靠外界的力量。因此,在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需要以学习兴趣促进积极思考,进而完善知识结构,全身心融入数学学习情境之中,在入情入境中主动思考、自主探索,为数学思维能力生成奠定基础。比如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若是以过于枯燥的方式讲述小数乘以整数的方法,一方面,学生难以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处于机械性记忆的学习模式中,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问题思考的机会,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对此,教师可以创设小学生常见的购物互动情境,拿出5 根铅笔,然后出示一个标价牌“0.4 元”,鼓励学生根据教师所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比如“是每根铅笔0.4 元吗?”“这个问题是问‘买5 根铅笔一共需要多少钱’吧?”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发挥想象力与推理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确认已知、未知中锻炼思维能力,在问题解决中促进数学思维的动态生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生活为切入点

3.以数形结合为手段

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小学生在数字与图形的转换中强化数学思维能力,发现数学知识本质,提高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制图、识图能力。我们知道,数学本身就是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结合的一门学科,培养小学生的数形灵活转化能力,可以让小学生在自主探索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发现数学规律,强化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

结合上文可知,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学生思维规律优化教学方式,以此保障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