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10

福建省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 麻家云

一、小学数学与自我效能感

数学学科在人们心中的普遍印象是难度较大,故容易产生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感受。小学数学与初高中及大学数学相比,难度虽然较低,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最佳时期。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自我效能感,达到培养学习兴趣是能看到显著成效的。比如路海东等人根据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的有关研究,通过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吉化公司某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系统的教学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实验班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亦得到显著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结合对学生小学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方法:

1.鼓励促进步,模仿变成功

接手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其失败体验过多或者父母要求标准过高,导致其内心不够自信,畏难情绪严重,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对于这些所谓的班级后进生,他们更需要鼓励和成功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出浑身解数创造表现机会,让这些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用真心去鼓励他们。同时,需要帮助他们寻找有效榜样,让他们在模仿中不断超越自我,走出数学自我效能感低下的体验。人的许多效能期待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当学生观察到其他与自己条件基本一致的同学在某一学习行为中容易获得成功时,他会获得相应的自我效能感;相反,若别人很难成功或屡屡失败,他的自我效能感则不能增强,甚至还会降低。

2.及时捕捉解疑答惑,适时谈话释放压力

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从一年级升至六年级,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的数学成绩一开始是很理想的,但是随着疑难问题不断出现但未被解决掉,留在脑海中的印象是失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使这些学生开始为自己找理由:数学好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一双发现迷惑、迷茫的眼睛,当发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所讲授的知识产生迷惑、迷茫神态时,需要私底下及时帮助其分析困难的根本原因,并帮助解疑答惑。同时,也要帮助其认识到自己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自信心,还要以朋友的姿态与其沟通交流,帮助其消除对数学的恐惧等不利心理。

3.阶段性目标的制定、督促、奖励

在适当的时机指导学生制定适当的阶段性目标,并有效督促和鼓励,会使学生既有努力方向,又有前进动力。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小学生普遍存在“求关注”的心理,若教师单独与其共同制定阶段性可达成的目标,学生会斗志昂扬地去执行并产生强烈获得成功体验的需求。同时,小学阶段的奖励措施必不可少,通过奖励学生努力的行为和阶段性目标的成功,让学生增强努力即是收获与成功的体验,进而达到提升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的目标。

4.以爱做依托,托起学数学的兴趣

对教师的个人情绪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喜欢教师,那么课程的实施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亦师课下亦友”的姿态去与学生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等不利情绪,也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产生乐学情感。实践过程中,如果能够在学生生活、学习上提供切实的帮助,真挚地关怀,该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会更加努力用功,为的就是不想让教师失望。

5.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否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获得相应的学习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并逐步使学生学会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掌握自我调节学习的有关技能。

6.强调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意识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没有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那么学习的意识就会相对薄弱。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巧用实际案例,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一脉相承的,具有逻辑性、连续性、抽象性等重要特性,对其生活的影响是深远。这样,学生的学习意识会越来越强,克服困难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学习重要性的学生,学习意识明显强于那些对待学习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和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科的特性,采取借鉴和摒弃的态度,将这一理论渗透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本文对这一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是粗浅的,希望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