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构建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梁垛镇台南小学 蒋小凌

在小学课堂中,由于小学生的特性,需要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真正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正处在懵懂无知的时期,对外界充满着好奇心,易被外界吸引,不能集中注意力到课堂上,而数学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符合个人终身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因此学好数学相当重要,让好动的小学生喜欢上枯燥的数学就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关键,一旦开始,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和探索,所以培养兴趣是小学课堂的关键目的。想学好数学,就需要将难解的数学与日常生活相连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环境中认识数学,教师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开设游戏化、体验化、探究化情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各个情景中,通过实物引入或者多媒体投影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还要多些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不再惧怕数学,从“要学数学”转变为“想学数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从心底里就不惧怕数学,认识到数学的奇妙,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升了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简单的加减乘除时,不能纯粹的用数字来代替,那样会让学生没有代入感并且使课堂沉闷,教师可融入生活中的购物情景来锻炼学生对计算的认知能力,生活实际问题会让学生自动想象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事物,符合这个年龄学生的认知,从而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二、采用生活化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教师在讲解时要尽量选择简单的词汇,尤其在教导数学时,常采用各种工具和习题,用生活化的语言给学生讲解,但光用语言是不够的,不足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最好采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件而不是教具,例如画圆的时候有大号的圆规,但如果将圆规换成一根一头系着粉笔的绳子,或者就靠人手臂的长度来画,就可以让学生直观看到半径是作圆的基础,很容易理解圆的一些特性,并为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开动大脑思考还有什么可以画出圆,不局限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对数学的认知,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水平。

比如在讲解几何知识时,不要拿常规的那些教学工具,要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就用生活的例子来讲解。教师可以在课前拿一把扇子,慢慢展开,先提问学生可以联想到什么,结合课程的主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秘密,让学生知道由线到面是个怎样的过程,角度又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是锐角、直角和钝角,这样方便教师将抽象问题实体化,深刻地让学生认识到角、线等知识,直观地让学生感受远比用教具更容易理解。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推动全面发展

如开展一些趣味活动,巧妙融入生活化体验和趣味性元素,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完成,因为家长在孩子幼时阶段的教育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且有家长在,孩子可以更放松地融入其中并享受乐趣,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循循善诱,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慢慢培养自主探索、分析问题的能力。或者开展一些竞赛,小孩子有很强的好胜心,学校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并开设一些奖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开展一些数学趣味运动会,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每组一名家长和一名学生,每道关卡都是一道数学题,有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题,也有去菜地里拔相应数目萝卜的实践问题,前几名设立大奖,后几名提供鼓励奖,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力,既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留课后作业,调查市场里最常见的水果价格,并制作变化曲线图,最后比较得出最高价,分析为什么这种水果最贵,让学生以这种方式学习统计图。这样将生活搬到课堂的方式,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也简化了数学的难点,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教学水平。

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进行讲解,才可以让学生学到活的知识,尤其在小学阶段,让抽象具体化,让困难简易化,小学生才可以认识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学习数学,激发兴趣,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课堂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