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计算教学,倾听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

时间:2024-05-10

浙江省义乌市东河小学 何丽萍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算法并理解算理的同时,倾听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

《精打细算》是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内容,是单元教学的起始课,教学的侧重点放在经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算法的探索过程,借助于“元、角、分”,利用小数的意义,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并从中归纳出小数除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一线教师从实践中发现,小数除法是计算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翻阅北师大教材发现,教材的编排方式分散了教学难点。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学习中,应该先解决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没有余数,商就不需补0 的情况;再解决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在余数末尾添0 继续除或商也需要补0 的情况。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它是由整数除法的知识迁移过来的,借助商不变规律把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归纳算法。此外,教材在编排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层次分明,逐步突破小数除法教学的难点。如解决“26÷4”时,教材上呈现的是学生思考的全过程,“出现余数2 时怎么办”,“为什么可以这样继续算下去”。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巧设情境,促进思维的有序性

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有这样一句话:“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设情境,妙用追问艺术,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片段一】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师:有什么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生:甲商店5 包牛奶共11.5 元,乙商店6 包牛奶共12.6 元。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如何比较两家商店的牛奶价格?

生1:用“总价÷数量”就能求出单价。

生2:甲商店:11.5÷5;乙商店:12.6÷6。

师:这两个算式和以前学习的除法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除法,现在是小数除法。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板书课题:小数除法)

利用情境,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这看似简单的情境,通过对比除法算式和教师的追问,“再现”学生对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无形中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有序性,使学生从课前的无序思维过渡到有序思维。

二、体验算理,关注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能深入地思考问题,从复杂烦琐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算理的本质,通过数形结合等多种方式体验并感悟算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片段二】

1.探索11.5÷5 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师:请大家用自己的经验求出11.5÷5 的商,并记录思考的过程。

生1:我是将11.5 分成两部分,先用“10÷5”,再用“1.5÷5”,而后将两部分相加,结果是2.3。

生2:我是先把11.5 看成115,115÷5=23,将23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也就是23÷10=2.3

生3:就是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除数不变,商也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师:(出示生3 的方法)(图1)这种方法好在哪?

图1

生3:这种方法转化成“元角分”,利用“元角分”的知识进行解答。

许多教师对这个过程的处理都会采用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笔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求出11.5÷5,学生会借助已学知识进行转化思想,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小数除法转化成“元角分”,在众多方法中还不忘对每种方法进行分析,抓住其本质,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让思维更深刻。

2.在竖式中再次体会“分”的过程,感悟小数除法的算理

师:大多数同学都是采用列竖式的方法,那能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列竖式吗?能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吗?

生1:先分10 元,每份2 元。

生2:剩下的1 元和5 角组成15 角再进行平均分,每份就是3 角,再将2 元和3 角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先分10 元,将1 元转化成10 角,10 角和5角共15 角再平均分成5 份,每份是3 角。

师:中间的15 就是15 角,商中间的3 怎么理解呢?

生:3 角。

师:既然是3 角,为什么前面要点小数点呢?

生:3 角就是0.3 元。(教师及时板书)(图2)

图2

图3

师:(出示图3)这里的1.5,你能理解吗?

生:就是1.5 元,也就是15 角。

师:为了记录更加简便,过程中的小数点可以省略不写,实质是1.5元。同学们,除法就是不断分的过程,我们利用元角分对“11.5÷5”进行了梳理,并解释了列竖式过程。那你能算出乙商店每包牛奶的价格是多少吗?

从课堂发现,除法就是不断平均“分”的过程。抓住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将11.5 平均分成5 份?”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从抽象到形象,由现象到本质,加深了算理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体验算法多样性,提高了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数形结合”的形式,学生对于算理的本质理解直观而又深刻,同时也能充分关注到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看得出学生思维在“拔节”。

三、理法融合,激发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借助具体情境,打破思维定势,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并用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应尽量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从而激发思维的独创性。

【片段三】

师:用自己的方法探索12.6÷6 的商。

生1:12.6 元=12 元+0.6 元,12÷6=2 元,0.6 元=6 角,6 角÷6=1 角=0.1 元;2 元+0.1 元=2.1 元。

师:这位同学是用列竖式的方法,能将列竖式过程说一说吗?

生2:先将12元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元;再分6角,每份是1角,也就是0.1 元。

生3:除了从元角分的角度进行分析,我想我们还学过小数的意义,可以从小数的意义进行分析。12.6 中的12 表示12 个1,6 表示6 个0.1。12 平均分成6 份,每份是2,0.6 平均分成6 份,每份是0.1。

师:这两道题,我们既可以借助元角分,也可以利用小数的意义理解列竖式的过程。请大家带着这种感觉做几道除法算式。

通过一道尝试性的练习,让学生再次利用“元角分”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建立除法竖式的模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从小数意义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理法融合,加深对除法的认识,展现了学生思维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激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发现事物之间多方面的联系,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勾连,使其系统化,从而激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片段四】

1.归纳算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小数除法,利用以前所学的整数除法,谁能总结一下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生:从高位开始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写在那一位上,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简短的几句回答足以说明这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整个过程让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算法有了更系统的感知。

2.课后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小数除以整数。那有小数除以整数或小数除以小数吗?

生:那肯定有,如6÷12.6,6.6÷12.6。

师:这些题目该如何计算呢?我们留到下堂课解答。

通过练习进一步归纳算法,理解算理。这堂课是小数除法的起始课,课尾设疑,为后续的学习留下悬念,同时也引起学生对前后知识进行联想,帮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小数除法,区分整数除法,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把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贯穿整个计算教学领域,充分挖掘计算课中适合学生思维生长的点,在体会理法融合的基础上,倾听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促进思维的再生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