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两种视角,两个设计——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与合作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启东市东安中学 蔡冬英

互动与合作在词义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中,互动是个体与个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替与相互作用,而合作则是个体与个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联动状态。然而,互动与合作之间又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中,互动是开展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则是互动的客观结果,反映在学生的学习上,互动是生生之间讨论分析问题的过程,合作则是在讨论分析基础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区别对待互动与合作,基于不同视角设计不同的引导策略,充分发掘互动与合作的功能与价值,引导学生加大问题分析力度,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将互动与合作打造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平台。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中互动与合作的不同设计进行了探讨。

一、发掘互动的核心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在互动环节加大分析问题的力度,并通过设计不同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视角透析问题,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他们的个体潜力,另一方面也充分借助互动平台,让学生感知和体验问题,了解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并理顺学习的思路,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可利用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互动的前提,引导学生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提高分析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一课,导入新课后,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开讨论分析:

问题1:本课中共包含几个命题?涉及了哪些内容?学习本课的前提是什么?

互动分析:共三个命题,分别涉及了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及两者的关系,学习本课的前提是从已学知识入手,首先回顾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应用,在此基础上探寻学习本课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口。

问题2:①已知2x-y=1,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则y=____;②方程2x-y=1 的解共有____个。

互动分析:∵2x-y=1,∴-y=1-2x,∴y=2x-1。2x-y=1 有无数组解。

综上,笔者利用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理顺学习本课的思路,利用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感知和体会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从而创设出了互动、讨论、分析的情境,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教师也可以学生发现问题作为互动的前提。例如,以课件展示例题:有矩形ABCD,其中E为AB中心,G为BC上一点,∠BEG>60°,若从直线EG处折叠,将B点落于H处,连接AH,那么有几个角与∠BEG相等?

思路引导:如何透过认真读题发现新的问题?

互动分析:题中“∠BEG>60°”这一条件的存在有些画蛇添足,可以适当变通,如当∠BEG=60°与∠BEG<60°时,整个例题也会更完善。

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创设了生生互动的条件,而学生也能通过提出问题来体验互动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形成主动与同学互动的思想意识,养成互动的良好习惯。

二、打造合作的有效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向学生明确合作的主要目的,即在通过互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合作的中心点在于解决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明晰自己在合作过程中需发挥哪些作用,扮演哪些角色。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小组划分这一基础上的,教师需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的比例,首先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如构建“A+A+B+C”的小组模型,由两名优等生带领一名中等生和一名差等生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其次构建问题解决型合作学习模式。

如“频数与频率”一课,在课堂开篇首先用课件创设情境:“315”期间,学校在每个班级内抽选2 名学生组成“市场调查员”。选举方式如下:①首先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4 名提名候选人;②其次将自己选定的学生名字写在纸上投入选票箱;③举手表决,选出3 名学生分别担任唱票员、监票员和记录员;④统计选举结果。设问:课件中的频数是多少?频率是多少?

学生阅读本课内容并互动分析,确立学习的思路:要解答问题,需要首先了解什么是频数、什么是频率。

合作探究并解决问题:①频数即每名候选人得票的次数,频率即4 名候选人得票总次数与频数的比值。

设问:频数、频率与总次数的关系?

合作探究并解决问题:

综上,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并没有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仅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虽然过程简单,但学生却独立完成了三项学习任务的探究:一是完成了阅读问题与分析问题,确立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二是完成了本课内容的阅读,并结合之前学过的“普查与抽样调查”和“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概括了频数与频率的定义;三是理清了频数、频率和总次数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正确答案。而这一过程完全是在合作学习下进行的,如此,一方面激发了学生主动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掌控好每一个环节,科学运用每一种方法,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和特性,使教学引导策略能够从不同角度带动学生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