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问,促进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引擎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 张金蚕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问题是认知活动的基础,是提高认知能力的直接因素。”开展数学教学时,利用科学的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提问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根据内容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众所周知,10~11 岁的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环节的内容时,要透彻地解析教材、学情,杜绝出现容易解答的是非判断题与“大肆攻击”式的问题,这两类形式的问题都可能削弱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而选择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精益求精。例如,在讲解“数一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隐匿10 个数在“儿童乐园”里,要求学生自主观察、与同伴互动合作找出数字。思考一下如何可以数得又准确又有速度?教师也要及时地鼓舞学生大胆发言,有的学生说自己借助铅笔标记着数,也有的学生是利用手指指着的……接着,教师要选择难易适中的问题,控制难度系数在0.3~0.8 范围内,不可以过于烦琐,让学生搜索不到解题思路,容易让学生产生暴躁情绪,也不可以过于简单,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思维活跃度。极具层次性的数学问题,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思维能力的迸发,不仅可以为优秀生补充额外的知识点,还可以增进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最后,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情境,能够让学生保持充足的注意力与学习热情。

二、联系生活提问,加强常规思维训练

数学有着极强的逻辑性、科学性与严谨性,面对一些抽象性的理论概念,学生常常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部分学生会选择照本宣科地记忆,不去深思公式是如何推算演变来的,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后面的知识学习无从下手,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选择问题时,要学会参考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著名理论,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程度,也要观察学生的潜能发展水平,利用合理的指引,帮助学生稳定地到达“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分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知识内容时,设计如下问题:“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呢?”“你可以动手操作画出一个三角形或利用纸张折叠出三角形吗?”“与同伴互相判断一下对方画的是否是三角形。”接着,“你认为三角形的特点有哪些?”学生提及三角形的边和角,教师及时“画龙点睛”,给出三角形的概念,“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最后,为学生科普一些日常知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是所有结构中最稳定的,因此经常出现在建筑师的设计稿与实物中。

三、利用问题引思,增强课堂师生互动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包括提问,然而,有的问题提出后,有部分学生会一言不发,接着,教师会采用点名提问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手段丧失了原本的作用,严重缺乏互动性,没有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也有的学生在听到教师的提问后选择敷衍了事,更甚者都懒得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互动性强的问题情境,活跃课堂的氛围。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的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的内容时,有这样一道判断题:“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地面积与方砖块数成反比例”,要求学生思考这个说法正确与否,显而易见,这道题的答案是否,然而,初次接触比例知识的学生无法准确判断,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提问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巩固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同学们说出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如此,学生就能够熟练掌握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关知识了,与此同时,也打造了一个互动性强的课堂,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掌握提问规律,培养问题迁移能力

探索数学世界需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计划、有意识地设计问题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的问题要具有迁移性,循序渐进,利用简单的问题逐步地开展铺垫,难易适中,邀请学生积极思考,接着有条不紊地紧密连接,激励学生积极思索,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下一个问题,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全面性知识的数学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倍数与因数中,教师可以选择简易的数学例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展示一张A4 纸,“大家了解吗,这张A4 纸的厚度为0.08mm,对折后的厚度为0.16mm,如此对折100次后的厚度有多少呢?”学生互动交流、提笔运算,最后,教师揭晓答案,对折100 次后的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这个答案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接着就是激烈的谈论声,利用一个简单的提问,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促进了学生迁移能力的提升。

总之,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数学提问不仅是开展课程教学的手段,也是渲染课堂氛围的艺术手段,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知识与结构,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