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苏省启东市陈尚义小学 卫佳男
当今的教学不再是过去那样刻板、灌输式的教学,更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文化知识只是一种手段,培养学生形成特有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学的重点。小学数学教学更应如此,在教授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养成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时期,加强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可以及时正确地做出判断,并找到解决的办法。思维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甚至无法用语言来进行描述与传授,但教师可以将其融入数学知识的讲解中,通过生活化、具体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思维的奇妙之处,使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与想象力都能够得以提高。小学阶段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一生的学习与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不同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与理解能力的不同,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尽相同。基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做的是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学生本身的发展具有可塑性与潜力性,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尽可能超出学生能力范围一点,但又不能是无法实现的,是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够实现的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目标制订得稍高一些,对于一些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将难度适当降低。这样一来,每名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提高与进步。
例如,在讲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制订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因为这三个知识点的难度是递增的,对于学生对空间的认识能力的要求也是不断增加的。所以,针对数学思维较弱、空间感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实物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来理解理论的知识。但对于空间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只需要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就可以使其在大脑中形成图像的概念。虽然所采用的方式有所区别,但是取得的结果却是一样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最终都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这就是分层教学最大的好处。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应该意识到一点,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首先就应该从培养其数学语言能力开始。因此,教师应该改变固有的观念,将关注点从维持课堂秩序、追求标准答案的圈子中跳出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表达。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能够表达、有机会表达,当他们表达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与支持,并积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当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时,教师不应以扰乱课堂秩序加以制止,而应该肯定他们的创新与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与之后的巩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由于兴奋而出现抢答、帮助别人回答、通过不同的计算方式得出答案等情况。这样的课堂往往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但是课堂的纪律没办法像传统课堂那样安静,但即便是这样,教师也不应该制止学生的语言互动,而应该积极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去。学生只有通过语言的表达,才能够活跃大脑的数学思维,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能够更加牢固。
思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学生只有亲自参与了数学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的过程,才能够深刻感悟数学方法,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上了一天的课,回到家以后回想一天所学却感觉收获甚少的原因,因为他们缺少思考,一天的学习都是被动,这样获得的知识在大脑中留存的时间也就不会太长,很快就会被遗忘。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应该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特意为学生预留出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去深入地探索与分析。
例如,在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看书研究,进行分析,之后可以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最后教师再将方法进行总结。这一过程不仅提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更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与同伴之间互动、合作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适当的启发,提供可以思考的问题给学生,拓展他们思考的空间。
想要让小学生通过数学课堂的学习养成数学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教师不断学习、反思,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并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目的,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才可以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