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以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渗透为例

时间:2024-05-10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肖口镇中心学校 焦晓娟

所谓数学思想方法,是指人们通过具体化的方法而对数学知识体系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即学生通过数学思想为指导,凭借具体方法来对数学知识概念进行剖析、推理、运算的过程。其以现今的解释可大致分为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等几项思想方法。本文限于篇幅问题,只取其中的分类讨论思想方法为依托,对将其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方法及过程作如下的总结、归纳。

一、渗透分类思想概念,培养学生分类意识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个需要逐渐积累才能得以形成的思维状态,因此,若想成功实施数学分类讨论思想的教学,则必首先将此概念灌输给学生,培养其运用这一思想的意识,继而才能做进一步的有效教学。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多数数学知识的讲解都与“分类”有关,故而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这一特性,将之作为一个转折点迁移进思想的渗透中,为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作用。

例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节中,对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探索,我们一般会引导学生思考:“若两个三角形的边或角,有三组元素分别对应相等,那它一般可能会有哪几种情况?”此处便是对“分类”的初步应用。又或者,在“圆周角、圆心角”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有一条概念:“在同一个圆中,一条弧所对应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应圆心角的一半。”对于这一概念的验证,我们会指导学生将圆对折,将圆心和圆周角的顶点通过折痕相连,此时,便能够给学生提供三个直观的情况,即:折痕在圆周角的内部;折痕是圆周角的一条边;折痕在圆周角的外部。这三个情况的出现在实质上充分体现了关于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笔者据此,在教学之余通过不断引导和渗透,极大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分类思想的意识,为课堂作出了良好的铺垫。

二、学习数学分类方法,增强思维的缜密性

分类思想方法的渗透,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的分类方法,逐步锻炼和增强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为有效的教学作出铺垫。针对于此,我们可以首先对分类方法作出具体的标准划分,并一一将其内容讲解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在掌握合理分类方法的基础上,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根据对象的属性进行问题的解决。

我们在此处先以“根据概念分类”这一方法的划分为阐述案例。如:如何化简|a-2|+|a-3|,笔者引导学生对分类思想方法做了深入的学习。化简这一算式,我们通常需要按照绝对值符号内的代数式是正数、负数、零此三种情况做不同的讨论。譬如:a<2 时,原式为2-a+3-a=5-2a;a=2 时,原式等于1;2 <a<3 时,原式为a-2+3-a=1;a=3时,原式又等于1;a>3时,原式为a-2+a-3=2a-5。这一过程的应用,则在理论逻辑上首先将化简的方式全部涵盖在内,做到了缜密、不遗漏的原则,同时又有助于避免重复化简现象,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分类思想方法的学习与理解,从而为思想的渗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利用数学解题过程,强化分类讨论思想

之所以在数学思想方法中强调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原因在于教材中有大量的解题过程需要通过分类讨论才能得到完整、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应积极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通过利用数学解题过程来不断强化分类讨论思想,为巩固课堂的教学质量奠定有力的前提。

以“负数、有理数”方面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之余,笔者便通过相关的解题思路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如:在教给学生指导小数都能化成分数后,便提出:“0.45 化成分数怎么化?”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将此循环小数分为两类,一者为纯循环小数;一者为混循环小数。之后,将这两个分类的概念作出区别记忆。接着便是化分数方法的过程:纯循环小数:小数点后有几位,那么分母便有几个9,分子为一个循环节。混循环小数:用第二个循环节以前的小数部分组成的数,减去不循环部分所得的差值,以此为分数分子;分母的前几位数字是9,末几位数字为0;9 的个数与一个循环节的位数相同,0的个数与不循环部分的位数相同。这一分类的讨论既突出了知识的重点,又同时帮助学生将题目完整地解答了出来,从而强化了学生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形成,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是基于长期积累下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作为教学者,首先应做到长期坚持和积极引导,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意识培养以及反复的实践训练。只有如此,学生们才能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感悟、收获,确保课堂目标的落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