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立足起点 层层递进 完美建构——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

时间:2024-05-10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康恒小学校 余建霞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第91页主题图呈现的教学内容以儿童的生活情境为素材,提供了分月饼、分苹果、分西瓜等平均分的素材和原型,通过思考,将其中的数学信息交流、表达出来,不仅认识到“平均分”的普遍存在,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打下基础。在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把握学习起点,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适时点拨、巧妙引导、层层递进,促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堂所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课堂导入方式,把讲故事引入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起点,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平台,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学习的意向。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分苹果》的小故事。我们有500个苹果,我只得到了其中的一半。你知道我得到了多少个苹果吗?

生:250个。

师:那40的一半呢?

生:20个。

师:那一个苹果的一半呢?你能用你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师:20是40的一半,250是500的一半,而一个苹果的一半,我们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我们要来研究不能用整数表示的“一半”。(板书“一半”)这样的一半要用分数表示,我们一起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评析:从生活中熟悉的“一半”作为起点,学生用学过的整数表示其中的一半,直到提出一个苹果的“一半”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时自然而然地引进分数,从已知到未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顺势引入下面的自主探究。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操作归纳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实物图,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苹果、月饼,请你们表示出它们的另一半,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是注意要求:尺子画出分割线,斜线涂出,看谁涂的方法又多,涂得又好。(学生先独立操作,然后小组分享,老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生:这些物品被分成了两份。

生:都是画了两份中的一份。

生:并且这两份都是一样大。

师: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的。

2.类比认知

师:你们说的对不对?怎么检验?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要看这3份是不是同样大的。

师:只需要看这3份是不是同样大吗?

生:是的,已经分成3份了,并且也只涂了其中的一份,接下来就只用看是不是平均分了。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同意。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教师演示三部分完全重叠。看来涂色部分确实是这个长方形的,那这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一画横,表示平均分,二写3,表示分成了3份,这是分数的分母,三写1,表示其中1份,这是分数的分子。我们把这个数读作“三分之一”。

师:请你在准备好的长方形上,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学生操作后汇报,并把不同的分数贴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大家表示的不同的分数,涂色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这些分数中,分的份数越多,涂色部分就越小。

师: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发现了这些分数背后的秘密: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那得到的每份就越小。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考

师:你们同意谁的看法?同桌互相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生:这两种都是正确的。因为第一位同学是把这个长方形分成了3份,取其中1份,第二个同学是把这个长方形分成6份,取其中2份。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你是个很善于思考的孩子。在分数表示中,分成了多少份,取了其中几份,这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不一样,

评析:在这道练习中,学生深化了对分数不同部分表示含义的理解。学生的思考和表述,表明了学生对分数本质含义的深刻理解。

四、交流感悟,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能在生活中找找我们学到的分数吗?

评析:总结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的收获,明确了本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了分数的意义。

在整堂课中,教师立足于学生认知起点,从学生的生活起点出发,基于学生的认知需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完美建构了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获得了鲜明的认知体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