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安徽省桐城市吕亭镇新店中心小学 王太平
分层教学方式,通常所指的是教师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情况,比如学生的知识累计、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上存在的差异,把学生划分成为几个层次:优、中、差,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制定对应合理的教学目标,使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这样的方式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学科中,特别是重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学科。分层教学方式是动态的,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分层教学理念当中,制定教学目标是极为关键的,其会由于学生具体能力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可是要尽量适用于单一层次中的所有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要先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层次,根据学生个体的兴趣喜好、心智条件、认知与理解能力以及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变化调整。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层次学生的共性特征,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也要尽量符合当前层次中的所有学生。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强、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来讲,教师要对应地提升题目的困难程度,这样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教授能力偏差的学生,教师要对应地降低教学目标,更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与巩固。
分层教学方式就是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教学内容,也就是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符合层次中学生的现实情况,规避由于教学内容太过分散,造成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感觉自己听不懂,也会规避由于教学内容太过简单,使知识基础较强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并且基础知识优良的学生,教师要拓展教材中的知识点内容,增加难度,使学生能够会举一反三,要着重为基础差的学生讲解基础知识。
针对层次中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等都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使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内容去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对相关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而基础知识、学习能力都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着重为其讲解教材知识,重视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内容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内容的把握与应用。
提问是实际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基于实际教学中的提问,可以让教师更为了解学生的知识理解、吸收程度,也让学生更加明晰知识点内容中的重难点。教师的提问活动一定要明确目标,也就是问题内容要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也可使用阶梯形式的提问,让问题能够层层深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在为学生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阶梯式的问题:
困难生:四边形ABCD在什么情况下是平行四边形、矩形?
中等生:在什么情况下其为菱形?矩形ABCD在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
优等生:平行四边形ABCD在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四边形呢?
基于上面的几个问题,能让学生更明确什么是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间的关系。
课后练习就是对已经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巩固,其是实际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课后习题练习与考试题的困难程度都是循序渐进的,一般可以划分为基本题型、提升题型与拓展题型,其能够适合每个层次学生的知识累积与学习能力。对于困难生而言,要从基础题型展开,要求学生一定要会做,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等学生,要基于基础题型的把握,实现提升题,这样中等学生才会更有成就感;而优等生则要着手于提升题型,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争取能够将拓展题型解答出来,这样优等生不会产生自满情绪,也不会觉得太简单的题型没有学习的动力。
实际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认可与鼓励是极为关键的,对层次不同的学生要使用不同形式的激励方式。针对困难生,教师一定要给予及时有效的鼓励:非常棒,回答得非常好,学习并不是难事,看,你已经掌握了!这样能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信息,学生也会更加勇敢地回答问题,长此以往,困难生也能获得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针对中等学生,教师可对其提出稍高的要求,基于其正确回答进行肯定,并鼓励学生深入思索:还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样能够拓展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动力。而针对优等生,教师一定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标准:对于这个问题,能否联系现实生活为大家列举一个例子?这样不但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基于分层教学理念的巧妙应用,让不同层次中的学生都能获得提升与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时期,教师一定要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方式,发挥出其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并且要对小学数学课程实际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切实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带动学生个体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