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探索

时间:2024-05-10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颍南中心学校 赵荣荣

学生学习数学可以丰富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多角度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多元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接下来,本文就从情境互动法、设置问题法、合作交流法出发,进行教学实践探索。

一、情境互动法——培养学生沟通能力

情境互动法是教师借助情境互动来加深学生直观印象与沟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例如,在学习沪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部分内容时,我为了能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具体情景、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对学生展开了情境互动教学。讲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本校运动会的视频片段,然后与学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这些运动中,你最喜爱哪个运动项目?

生1:跳远。

生2:3000米长跑。

生3:铅球。

师:我们班喜爱哪个运动项目的同学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调查全班喜爱哪种运动项目的同学最多?

……

我引导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的问题,收集整理数据。学生经历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后,增强了自己运用数据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数据说理。

又如,在进行沪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公开课讲授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向大家展示了有关一次函数生活题的图片,引导大家逐步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建立了一次函数的学习框架,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思考,结合学习内容向我提问。学生在与我问答的过程中掌握了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水平。

这样,我通过运用情境互动法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积极沟通的意识,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设置问题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设置问题法是一种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沪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我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了问题教学,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学开始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图形的图片,并对学生提问:图中能找出几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性?学生结合以前的学习内容,与同桌合作交流后,找出了图片中的三角形。我指着其中一张三角形图片,接着向学生提问:你能指出这个三角形的顶点有几个吗?分别是什么?学生认为这个三角形的顶点有三个,分别是A、B、C。然后我与学生又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这个三角形的边呢?

生:边有三条,分别是AB、BC和CA。

师:是的,我们通常把这个三角形记作“△ABC”,三角形的三边有时用它所对角的相应小写字母表示,如边AB对着∠C,记作c;边BC对着∠A,记作a;边CA对着∠B,记作b。

师:按边分类时,你知道的都有哪些三角形?

生:等边三角形。

师: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如果不是三条边都相等,比如两条边相等,这类三角形叫什么三角形呢?

生:等腰三角形。

师:如果三条边都不相等呢?

……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加强了数学思考能力,树立了几何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意识。这样,我通过运用设置问题法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合作交流法是一种借助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来挖掘学生的潜力,发现学生的优点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例如,在学习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三视图》这部分内容时,我为了让学生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了解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和三视图的概念,会画直棱柱等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对学生进行了分组,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不同物体的三视图绘画。学生合作完成绘制物体三视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有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形成了把握大局的意识,了解了各个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同时,对于合作中产生的分歧,学生没有大吵大闹,而是积极搜集科学的证据来确保自己结论的正确性,做到“以理服人”,顺利完成了合作任务。

这样,我通过采用合作交流法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在与人合作中挖掘了自身的潜力,增强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总之,笔者围绕情境互动法、设置问题法、合作交流法进行了数学多元化教学的有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