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浙江省浦江县实验小学 张雨帆
“以学定教”作为一种教学的原则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出来,目的是要进一步改变“教”与“学”的主辅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作出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运用。而研究性学习的主旨也正是“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这恰可以作为“以学定教”的内涵概念来进一步研究。从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五个重要特点,即主体性、独立性、体验性、独特性和差异性、思考性和探索性着手。
主体性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自主地探究新知识,并且能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现实问题情景,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当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知识是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学好数学是担任建设祖国重任的需要,便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比如《统计》一课中,教师设计了统计全班学生生日月份的环节,每个学生以说说最想得到的生日礼物来引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并对生日月份和喜欢的礼物类型进行全班参与的统计。
要完成知识建构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学生要经历一个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再到数学知识的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5的乘法口诀》一课中,设计了现实的问题情境,根据生活编乘法口诀,编好的汇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加法的意义→加法的计算→乘法的意义→乘法的计算→乘法口诀,使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反思和评价,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全面了解,以便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过程,结果、策略方法和整个思维过程进行反省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反省思维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布边曼说过:“最本质的人性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因为独立性是形成个性的核心要素,而最能体现学生学习价值的也应该是独立性。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学习的愿望和想要真实表现自己能力的欲望。所以教师不仅要相信他们是具有独立意义与能力的人,还要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过程。鼓励学生自己解读、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解决、独立发现,让学生体验到独立学习的情趣,增加了学习的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在观察、操作,反思和交流中体会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力量和现实意义。教师则要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设计、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
在《认识长度单位》一课中,教师在教学工具和资源丰富的教学环境下,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亲身经历了长度单位的表象认识,进一步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和运用打好了基础。当然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之外,还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否则体验性教育就如同空中楼阁。
每个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性格、兴趣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学习方面更是存在着智力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当中认同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教学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16-9= )
生1:算减法,想加法。因为9+7=16,所以16-9=7。
生2:先把9分成6和3,16-6=10,10-3=7。
生3:16的个位上的6不够减,用十位上的10减9得1,得数再与个位上的6相加,所以最后得数是7,16-9=10-9+6=1+6=7。
生4:我就是看到减数是9就想到被减数的个位上加1就是最后的得数;16-9,就是1+6=7;15-9,就是1+5=6;14-9,就是1+4=5。
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就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他们的思维劳动成果,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说:“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是说学习数学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相互依存。古代有句名言叫“学源于思”, 就是说求学问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总之,开展研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品质,确保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思维能力上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促使教师为了更好地服务好学生而不断研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相信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能为学生和教师在“教”与“学”中开辟一条宽敞、和谐的道路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