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山西医科大学纪委书记 顾昭明
从制度创新入手向重大问题着力不断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山西医科大学纪委书记 顾昭明
制度创新是一项带有根本性、探索性和艰巨性的系统工程。科学而管用的制度,总是与时代的发展相呼应,与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相衔接。山西医科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横跨教育和医疗两个行业,备受社会瞩目。几年来,我们从制度创新入手,向重大问题着力,不断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全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注重制度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是对现有制度的再创造,是对于新的矛盾的破解。其内容丰富、任务繁重,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中央和省委关于惩防体系的《实施纲要》下发后,我们及时制定并出台了贯彻落实的方案,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和设计,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方法步骤,并按年度、按部门、按职责对制度创新任务进行了具体分解。通过两个《实施方案》,最终形成了涵盖学校教学、科研、后勤、党政管理以及学生工作等方方面面的51项制度,学校的惩防体系初步形成,为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注重制度创新的质量和水平。制度创新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反腐倡廉的效果。为了切实提高质量,每一项制度制定前,我们都要在吃透政策的基础上,深入基层做科学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尽可能争取群众的广泛参与,经过上下酝酿、反复讨论。如学校51项反腐倡廉制度,经党委会议就讨论了16次。每一项制度出台后,都要进行试运行,对试运行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收集各方面的反映,对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并根据情况进行制度修订和补充。
三是注重制度的建设系统与层次。反腐倡廉制度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系统性制度和层次性制度,总体性要求和具体化规定,相互依存、相互配套、相互作用,缺一不可。近年来,我们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注意把握了这一点,从而有效地促成了制度的系统集成。如,学校制定出台了《山西医科大学经费管理规定》,同时配套制定了《山西医科大学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山西医科大学后勤经费管理办法》、《山西医科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山西医科大学学生经费管理办法》,加强对学校各类经费的管理,有效地预防经费管理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不廉洁行为。
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风清气正、学风浓郁的大学校园深造,是家长对学校的期盼;享有优质医疗资源,在方便、快捷、省钱的大医院得到名医的诊治,是患者对医院的期盼。作为一所医学院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回应社会的关切,既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的需要,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着力点。近年来,学校乱收费、医院药价虚高等种种问题,已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忠诚卫士,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理应在纠正这股不正之风上有所作为。
一是规范办学行为,优化育人环境。2008年1月,学校制定并通过了《山西医科大学章程》,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宗旨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据此,纪委出台了《关于加强行风建设的社会承诺》,从依法治校、师德师风、部门作风、医德医风、教育收费、考风考纪、阳光招生、校务公开、监督检查等方面规范了办学行为。学校纪委书记在省广播电视台行风热线栏目代表学校向全社会作出了承诺,并现场解答了群众提出的热点问题。纪委组织协调,积极推动学校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各附属医院,也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制定和出台了各自的行风建设承诺,在校园网和校报上广泛刊登,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有效地遏制了办学中不规范的行为。
二是狠抓“双德双风”,树立师表形象。师德缺失祸及未来,医德缺失殃及当下。正因如此,自古就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和大医精诚的传统。为了有效地解决师德师风和医德医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坚持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我们从全校党员中遴选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将他们的感人事迹拍摄成专题片,并制作成《我们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光盘,下发给各支部,组织党员学习。通过这些真实、生动、鲜活、感人的身边模范典型的树立,大大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三是建设“阳光超市”,打造廉洁医疗平台。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医用植入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手术中。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价格的不透明、手术使用的复杂性,医用植入材料的管理成为医院多年的重大棘手问题。对此,我们做了深入调查和详细了解,积极推动山医大二院建立了医用内植入材料“阳光超市”。要求对植入材料的产地、价格、性能和使用说明等逐一标明,由患者和家属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购。“阳光超市”运行5年以来,产品由原来的近百种增至现在的六百余种,质量明显提高,价格降幅平均在10%~15%之间。根据测算,仅此一项,平均每年为患者节约开销350万元。植入材料“阳光超市”的建设在全国属于首例,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我们始终按照“抓重点、抓热点、抓薄弱环节”的工作思路,及时进行制度创新,做到了制度建设与防范廉政风险的有机统一。
一是抓重点,围绕权力运行进行制度创新。反腐倡廉的实践一再表明,在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最容易滋生腐败。反腐倡廉建设要取得实效,关键是抓好这些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近年来,我们以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为目标,排查权力运行的风险点,找准问题发生的主要环节,有针对性地通过建章立制加以治理和防范——健全和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对决策的议事内容、形式、程序、纪律进行细化和规范;健全和完善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监督制约、廉洁从政、转变作风等制度;健全和完善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向全体教代会代表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的制度;健全和完善了诫勉谈话、函询、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及“三重一大”等制度;健全和完善了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有效地防止了领导干部的决策失误、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
二是抓热点,围绕维护师生员工利益进行制度创新。近年来,我们围绕广大师生和社会关注的基建工程、教材图书、大宗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科研经费使用以及管人、管财、管物、管事等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围绕广大师生和社会关注的干部选任、人员招聘、招生考试、教育收费、学生管理等与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全面进行了制度建设。
三是抓薄弱环节,围绕管理上容易产生漏洞和人们容易忽视的部位加强制度建设。高校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可能时时影响和浸染到高校的每个角落。原来被认为“清水衙门”的岗位,也或多或少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据此,我们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从管理上容易产生漏洞的环节和容易产生腐败的部位入手,尽量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如,在学生奖学金评定与发放方面,制定实施了《国家助学奖学金评审办法》、《优秀学生奖学金条例》。在贫困大学生资助方面,制定实施了《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操作规程》、《助学金暂行条例》等,确保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再好的法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也会形同虚设。许多法规制度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一个重要原因是执行不力。”为了有效地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学校建立了学习宣传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督促检查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多年的反腐倡廉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制度创新是反腐倡廉取得成效的关键。推进制度创新,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须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必须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必须大胆实践,勇于试验。我们深信,有山西省委和山西省纪委的正确领导,有兄弟单位的创新经验可资借鉴,我们一定能够把我校的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