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探索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蒋欢欢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明确指出:数学转化思想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能力”。转化思想指的是充分利用某一问题的解题方法,用在相似的数学题目中,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让他们在解题中学会举一反三,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转化思想作为数学思想中最关键、最基本的构成部分,还是初中数学解题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思想方法,能够将数学问题抽象变具体、一般变特殊,并把问题作简化处理,可以有效活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审题环节注意细节,实现化繁为简

化繁为简是转化思想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在初中数学解题过程中应用转化思想,要求学生在审题环节注意细节,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能跳过或逃避,而是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最终克服困难。初中生应善于提取题目中的关键性细节信息,将复杂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找出,对复杂部分作简化处理,且深入思考,实现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利发展。

如此,学生在审题环节注意题目中的细节,深入思考后把握好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应用转化思想降低题目的繁杂程度,将难题变得易于解决,帮助他们逐步构建解题自信。

二、将抽象转化为具体,灵动学生思维

雅诺夫斯基说过:“解题——就意味着把所要解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初中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特别是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难以理解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教师需给予及时帮助,指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转化意识,将抽象的数学题目变得具体化。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引领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方法,把抽象问题通过具体的图形来呈现,他们可以直观地分析题目,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求最值的问题”的解题教学时,教师设计题目:求代数式的最小值。直接处理代数式的最小值,难度系数相对较大,需要转化思想的帮助,教师指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法,将抽象的代数问题用图形构造出来。如图,作令AB=2,CD=3,BC=12,点E是线段BC上一点,设BE=x,则CE=12-x。

在上述案例中,通过转化思想的应用,把抽象的代数问题变成直观、具体的图形,既能够有效降低解题难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并锻炼他们对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三、灵活应用转化思想,提高解题效率

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转化思想应用起来比较灵活,针对不同的题目内容,需要灵活应用恰当的转化思想,包括一般和特殊之间的转化、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的转化等。不同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也不同,应使用的转化思想也不一样,像一元方程和多元方程之间的转化、等式和不等式之间转化等。只有做到灵活运用,才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正确结果。

比如,在解决“解三角形”的问题过程中,教师列举问题: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的长度是6,BC的长度是8,∠B是60°,求三角形ABC的面积和AC的长度。解析:由于△ABC是一个普通三角形,学生根据学习过的公式和定理以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很难求出普通三角形的边长。此时,应当在三角形中作适当的辅助线,过点A作一条垂直于BC的辅助线AD,即为三角形的高,由于直角三角形是特殊三角形,可以轻松求出AD的长度,再用面积公式求面积,而求AC的长度则用勾股定理。具体如下:作AD⊥BC,垂足为点D。在Rt△ABD中,因为∠ADB=90°,∠B=60°,AB=6,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3,AD=3,所以S△ABC=8×3÷2=12。因为BC=8,BD=3,所以CD=5,在Rt△ACD中,由于AD=3,CD=5,则AC=2。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一般化特殊的转化思想,将普通三角形转化成直角三角形来求解,使其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最终快速求出正确答案。

总之,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实践中,转化的方法虽然不是唯一的,但是灵活思考会得到不同的转化途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结合不同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应用恰当的转化思想,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水平,进而优化整体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