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造生本课堂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 张建华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因为担心学生把握不住学习的重难点而过多地干预学生的探究方向、探究方法等等,造成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的局面,从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而言,这样的干扰有一定的副作用,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的需求,突出学生个体,打造生本课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学生的思路,鼓励解题方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堂的常态,因为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必然会出现不同的思路,而且在学习中确实存在一些不相上下的方法,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选择,重视学生理出的思路,引导他们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异同,从而从深层次把握不同的方法。

例如在“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美术社团有男生18人,比女生少,女生的人数是多少?在学生读题分析后,我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出现了这样几种不同的思路:(一)分析数量关系后发现,男生比女生少的是女生的而女生的人数不知道,所以将女生人数设为x,列出方程(二)从男生人数比女生少得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这样列出数量关系为女生×=男生,从而用18÷来计算;(三)画图分析发现女生是单位“1”,所以女生为3份,男生比女生少一份,所以男生是2份,因此可用18÷2×3来计算女生人数。在比较这几种方法的时候,我首先肯定这几种方法的合理性,对于方法的优劣则难以评断,其实第二种方法是运用转化的方法,从男生比女生少转化为男生是女生的这样的转化将原本稍复杂的关系简单化了,而第三种方法更像是将分数关系转化为比,结合图示来看,这样的方法也很直接、很清晰,因此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除非题目要求解方程。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而且都很简便,所以我没有规定学生要用哪一种方法,甚至没有刻意引导,而是顺其自然。

二、尊重学生的疑问,给予自主探究的空间

疑问是探究的开端,在数学学习中,当学生发现了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收获将是多样的、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知识点不在本节课教学内容之内就刻意回避,抹杀学生的发现,抑制学生的探究欲望,而是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的知识结构更稳固。

例如在“认识公顷”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到1公顷是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之后,他们很快算出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之后借助教师设计的几个活动,学生初步体验到1公顷的大小。但是在小结这个环节的时候,有几位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没有面积等于100平方米的面积单位(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面对这样的疑问,我这样回应学生: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假如有,你们能想办法体验到它的大小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之前学习“公顷”的经验来从不同侧面探索这个假想的面积单位的大小,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环节,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究,之后我用一个“你知道吗”来揭晓答案,让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丰富,并完善了学生的认识结构。

在这个案例中,对于“公亩”的探究属于“节外生枝”,但是对于学生的发展和知识体系的完善而言,这样的探究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这些深层次的疑问,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要善于将学生的疑问转化为他们探究知识的动力,从而让学生受益。

三、尊重学生的选择,避免不切实际的引导

数学课应该有数学味,所以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引导学生回溯数学史实,将前人探究的道路再走一遍,如果这样的想法与学生不谋而合,的确能推动学生的认识,如果学生的想法与之格格不入,这样的引导就难免陷入误区,有走过场之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避免不切实际的引导。

例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在提出探索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问题之后,我引导学生猜想圆的面积与哪些因素相关,大部分学生在之前的经验推动下给出了答案:圆的直径和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到底与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呢?在给了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学生还是一无所获,在此情况下,我出示了两个正方形,一个是以圆的半径为边长的,一个是以圆的直径为边长的,在观察后学生指出圆的面积介于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那么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之后我引导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探究圆的面积与小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并“成功”得出了圆的面积大约是半径平方的π倍的结论。课后反思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探究意义不大,学生只是跟随教师的引导做机械的操作,实际上在短时间之内,学生是想不到从这个倍数关系来研究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的。对于学生而言,有些学生事先已经了解到通过剪拼的方法来将圆的面积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那么教学沿着这样的轨迹,将几何画板引入进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表象,这样的效果也许更好。

总之,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无可争辩的主体,决定了课堂的走向,决定了课堂结构,我们在教学中应顺其自然,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打造生本课堂。

[1]黄友锋.基于发展理论,建构数学生本课堂[J].黑河教育,2017(10):41-42.

[2]何海芹.让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7(04):193.

[3]罗世鑫.“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7(02):100-1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