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苏省常熟市古里中学 韩晓东
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都习惯沿用理论填鸭式灌输形式,使得课程内容更加枯燥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比之下,选择进行生活化情境构建,则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令他们实时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课程学习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想要在引入数学实例的基础上进行生活化教学,就必须要求教师全心全意关心对待学生,筛选引用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且和教学内容、需求全面贴合的生活实例,赋予每个学生应有的亲切和熟悉感官效应,之后强化数学课堂和生活实例的紧密联系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时刻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交流范围,保证学生井然有序地参与到不同阶段的课题探讨活动中,凸显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强化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生逻辑思维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思考、解析问题期间,经常将注意力投射在事物表层之上,无法理解内部本质意义。所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应该选择将一些过于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和知识过渡转化到浅层的生活化情境之中,使得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源于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之中,进一步调动起他们独立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保证在日后深层探索、交流和解决问题环节中,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并锻炼独立发现问题的潜能。
现实生活环境之中各方面都蕴藏着或浅或深的数学知识,需要初中生持续探索和灵活应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规划组织教学内容,大幅度提升教学实效。具体方式就是教师用心挖掘整合教材中一切和生活相关的内容,保证学生在进入特定情境中时,顺利培养出用心体验生活、深入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行为习惯,同时要用心关注、了解每个初中生,争取在课堂中引入的数学生活实例、创设的生活化引导情境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都有助于持续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
想要创造性地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就必须保证适时创设各类生活化情境,规划一定的问题悬念,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充分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同时要开发各类生活化教学资源、开辟深入的学习渠道和广阔的学习空间,赋予学生更加丰富的活化学习机会。
如在绝对值这类课题内容的讲解环节中,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学生所处社区环境、日常生活经验等,创设有助于令他们获得本节知识的情境。在上课的初始阶段,细致阐述有关生活实际案例,如:某日李老师由学校出发去外地游玩,开始向东行驶15km,到公园下车,之后又向西行驶20km回家,在此期间,学校、公园、家位于一条直线之上,若规定向东为正。(1)用有理数表示李老师两次实际的行车路程。(2)汽车(耗油0.15L/km)一天耗油多少?学生思考完毕之后,教师顺势说明生活中经常关注的是量的具体值,不会和相反意义、正负性产生过度紧密的关联,特别是在汽车实际耗油量问题的分析上,只需关注汽车行驶路程、汽油价格等,不会再考虑汽车行驶的方向。这样一来,初中数学知识点和有关生活实际就会在情境的辅助下紧密融合,保证学生获得丰富可靠的数学体验,加深对绝对值等知识点的理解印象,领悟到学习和应用绝对值知识点的现实意义,并持续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始终是学生最佳的指导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理当细致挖掘和整理生活中隐藏的各类数学问题,保证及时透过学生心理特征出发,设计他们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和引导情境。
如在进行角的知识点的讲解环节中,可以考虑将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铁架、屋顶、自行车架等作为关键性切入点,分别阐述角包含多少个顶点、角有什么类型、什么是角的边等问题,方便学生及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思索。又如在进行三角函数概念讲解期间,教师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播放一段视频,内容主要是小车由坡底爬到坡顶,令学生凭借距离、坡角等已知条件探索求坡高的方式。在整个流程之中,初中生很快就能够将问题转化成“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斜边、一个锐角,求一直角边”问题,之后自然地过渡到解题过程之中。
以往在初中应用题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学习不平等等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教师过分关注学生数学知识巩固状况,不能照顾到学生生活经验获取需求,使得大部分应用题背景资料都深陷人为编造的消极状态之上。再加上城乡之间始终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初中学校数学课题背景共性严重欠缺,课程内容过于枯燥,不足以调动学生自主深入学习的兴趣。面对这类实际状况,教师可以考虑适当改编手中的教材、素材,即凭借常见的生活背景状况进行完善化建模,令学生可以在有心理准备的基础上零距离地接触数学知识,最终促成整体学习效率的倍速提升。
如在进行勾股定理和证明这类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创设生动的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如配合照片呈现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心中一切所想。其次,分别针对各类素材加以完善性的补充说明。如赵爽弦图其实是我国汉代伟大数学家赵爽的研究成果,是我国古代数学领域中的伟大瑰宝,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等技术设备呈现相关历史信息和图片素材,在同步介绍勾股定理等背景知识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自然深入地引入课题内容。又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课题内容讲解期间,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参与过义务劳动,组织他们探讨义务为学校搬砖的问题:学校要求全年段65名少先队员参与搬砖活动,方便日后建设美丽的花坛,一班同学每个学生搬6块,二班学生每个搬8块,一共搬了400块,一班学生一共有多少人参与到了搬砖活动中?基于这部分问题存在较多的已知条件,涉及过于烦琐的数量关系,单纯列出算式难以获得答案,教师需尽量把握关键时机,引导学生自由分组、深入合作交流,保证快速理清题意、明确各类已知量和未知量,梳理出题中一系列的相等关系。因为上述题目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因此被叫作一元一次方程,为了保证讲解过程中流畅布置衔接问题情境——分析探讨——模型创建——应用解释——转换拓展等过程,方便学生深入理解方程意义,教师须在全面掌握学生生活实际状况、细致解析题目内涵基础上,鼓励学生构建必要的数学模型。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初中生自主经历由生活中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从中锻炼出可靠的创新意识和灵活的解题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为日后数学意识的强化和数学学习激情的维持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想要创造生活化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境,作为一名优质的初中数学教师,就必须在持续深入性挖掘各类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加快数学教材、巩固练习、作业设计等过程的生活化融合进程,从而全面调动初中生群体的自主学习欲望,加快不同阶段课堂内容讲解进度,最终大幅度提升整个课程的教学水平。
[1]钟春东.如何实施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2,15(05):111-120.
[2]吕麒忠.创设生活化情境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现代教育科学,2013,16(04):123-128.
[3]范瑞雪.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生物技术世界,2014,31(06):155-16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