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评《确定位置》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 张立道

《确定位置》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我听了殷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一课,觉得殷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游戏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知识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展开。殷老师的课由“诗词大赛”选手武亦姝座次的导入, 引出学习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做好了学习前的铺垫,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

二、制造矛盾冲突,注重学生知识生成

整节课殷老师不断制造矛盾冲突,关注学生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

1.课始的“猜朋友,抽大奖”环节引发了学生确定位置的需要,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确定位置方法的局限性,为新知的学习提供原动力。

2.课堂中用列和行记录小军的位置后,让学生意识到“第4列第3行”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写得更简洁一点,于是出现了板书中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法,自然过渡让学生“创造”出了数对。

3.当学生感到用数对表示一个座位很容易时,殷老师再次挑起新的不平衡,制造矛盾:出示一张公园的平面图,让学生表示上面景点的位置,因为是一些散乱的点,学生无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的认知平衡再次被打破。

4.在课尾,当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乐而忘返时,用数对表示小正方体的位置的冲突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学生像数学家一样经历了数对的发现、探索和形成的过程。殷老师的课堂注重学生对数对知识的质疑,更注重了数对的形成过程。

三、运用对比教学,细腻处理重难点

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学生描述小军的座位写法时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最后通过比较几种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优化出数对(4,3)表示最简洁、方便。又如在用数对表示第2列第4行时,有的学生说是(2,4),也有学生说成是(4,2),这时殷老师对(4,2)与(2,4)进行了比较与拓展,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应该先写列,再写行,让他们明确:尽管两个数字相同,但前后的位置不同,指的就应是两个不同的地方。这样处理,显得殷老师的教学细腻中见真知,整节课实在而高效。再如,老师出示数对让学生站起来,通过在数对中加入字母,强化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先通过(2,y),(x,3),(x,y),依次逐步抽象出数对的本质,最后,在公园图中研究特殊点(0,0)的位置,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同时为今后学习知识做了有效的渗透与铺垫。

四、设计层次练习,有效拓展学生思维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各学科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殷老师的练习题设计层次分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刚接触新知识,对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层次的练习题能不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基础的、较易的知识,才能为后续掌握较难的知识提供可能。由易到难的练习层次也是大多数巩固性练习中经常出现的形式,由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效果是很明显的。

最后,我对本节课提出一点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我认为:

(1)简单的引入更直接明了。直接从班级座位图入手,提出小军的位置该如何表述?在多种不同的表述下,意识到统一表述的需要,直接进入新授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改进可以节省许多教学时间,除开复杂的引入,简单明了的导入同样更能够达到预期的意图,用较少的时间达成了同样的目的。

(2)教与研分清。明确什么知识点由教师来教、什么知识点由学生去探索自学。在数对的表示方法这一环节,殷老师让学生自主创造数对,通过对比来发现数对的表示方法,这种做法会导致个别学生认定了自己创造的数对,忽视了表示方法的统一,导致练习时出现错误。我以为像这类人为规定的知识由教师直接传授更为合适,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可以进行更多地练习和提升,同时,教师直接传授,学生的表述和表达可能会更规范,不会出现表达混乱的情况。

总之,一节好课所包含的内容还有很多,殷老师展示给我们的不仅是这些,还有对教学细节的捕捉与处理、对课堂上及时生成的课程资源的把握与应对、教学策略的优化、课后的延伸拓展等,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同时也彰显了教师的个性风采。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学习的,更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