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苏省海门市第一中学 顾建红
高中数学是一门严谨且复杂的学科,高中生需要消化庞大的知识构成及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精神等是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之一,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现笔者借着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对策做出分析,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与水平。
高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在这样的情境模式下,于悄然无声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学习“圆锥曲线”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将一根绳子固定于模板两端一水平点上,将粉笔套上然后拉紧绳子,慢慢移动粉笔,最后轨迹显示是什么图形?若将绳子两边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上,无需拉紧绳子,套上粉笔然后慢慢移动,又可以得到什么轨迹呢?根据上述两个体验,鼓励学生分析:粉笔的移动需要满足几何条件吗?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个实践活动中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在逆境中创设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因为学生在受挫时,很容易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创建问题,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中生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但要使得某一方面的能力得以加强,教师在教学中的诱导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已有答案,勇于表露自己心中的疑惑,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知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问题式教学方式,树立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具体而言:首先将学生分成均匀的学习小组,每组由学生自主选出组长,负责协调组员,开展组内讨论;其次提出以下探究问题:①下列方程和函数在形式上有怎样的联系:x2-2x-3=0;y=x2-2x-3;②方程的根是函数的什么值?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最后,教师应总结学生的讨论意见,从而帮助学生梳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知识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用引导法拓宽学生思维,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求异思维加以培养,而且对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有明显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倡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很大的特点是公式多、计算量大,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做题熟悉和掌握公式的运用方式,从而使得学生在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下接受求异思维的培养。如以下两种题型:①已知双曲线方程(a>b>0),求证这一双曲线中各点和两条渐近线之间的距离的积为一个定值。
又如在学习“双曲线”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绘制出不同的双曲线图,给出两定点F1、F2,要求学生写出双曲线公式,并在图形中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体会曲线中a、b、c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椭圆的a、b、c区分开来。在解题过程中,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思考问题。数学教师为学生展示了解题过程,将类似问题以不同形式展示,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集中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其求异思维。
教师应合理借助分组探究学习的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更好地引导学生用求异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如学习“空间几何体”时,教师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认识,将问题导入法引入有助于深化认识,如题:方体ABCD-A'B'C'D'被截去一部分,其中A'D∥FG,如图1所示,请问剩下的几何体是什么?截去的几何体是什么?
图1
教师可以将木头、锯子等工具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题目要求,手动将木头切割成题目要求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做好测量工作,通过实物展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空间感,且分组探究合作教学方式对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有效提升了他们对几何知识的应用能力,强化了高中生的求异思维。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创新教学方式,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各种机会。通过问题设置情境,为其培养高中生求异思维提供良好的机会;积极启发诱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求异意识;善用题型,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求异思维,掌握数学考点和难点;还可以通过分组研究方式,强化学生的求异思维,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