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路径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 施邦华

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路径

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 施邦华

教师要改变“满堂问”的现状,要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指向性,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提升提问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立足于有效提问的内涵、作用,针对高中数学提问的现状,提出有效提问的策略。

高中数学;有效提问;策略

在新授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将新知融入原有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提问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对新知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当前数学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出现提问失误,或提出一些脱离教学目标的问题,或远离学生的认知背景,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课堂效率的提高。只有真正的课堂提问,才能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进步。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课堂提问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有效提问的内涵

当前课堂提问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将提问视作检测学生学习结果的工具,只做随性的,甚至无意义的提问,这些提问偏向于记忆性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无益。教师独霸课堂的“话语权”,学生疲于应付老师提出的“海量”问题,只作简单的机械重复。对于有效的提问,一是有正确的提问观念,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让学生学会学科知识,学会如何学习;二是开放提问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提出问题,要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三是螺旋上升的提问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设计问题,问题逐步加深,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逐步提升;四是提问应以学生为中心,要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作用

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不知如何下手,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新授课教学中,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又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投身于新知的学习。

2.促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新授课中的概念、性质、定理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学生要想真正掌握知识,就必须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效的提问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回答过程中建构知识,领会知识,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3.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中没有互动,课堂就会变成“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不仅学不到知识,还会感到疲惫。教师要以有效的提问在师生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传递知识、沟通情感、反馈信息,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也将新授课的功能发挥至最大。

三、高中数学新授课有效提问的现状

1.提问过于琐碎肤浅,缺少目的性

教师为问而问,提问过于啰嗦,将整块的知识肢解,提出诸如“是不是”这样的判断问题。教师提问缺少明确目的性,倾向于一些记忆型、理解型的问题,而缺少启发引导的探究型问题,使学生不堪其扰。如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有教师出示实例后,提出问题:这三个实例的变量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些变量分别隶属于什么?如何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教者一个接一个地提问,学生没有充足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者不妨将第一个问题改为:通过对上述实例的归纳分析,每组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何相同点?这样的诱导提问就会让学生理解变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接受。

2.提问对象单一、片面

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优等生与学困生的领悟能力有一定的差距,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针对层次较高的学生,就会导致问题覆盖性不强,使知识层次低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3.问题模棱两可,缺少指向性

教师提出问题指向性不强,导致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预设产生较大的出入,甚至部分学生不知从哪方面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失去提问的意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

4.提问缺少艺术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理解知识。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入趣味性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5.提问的候答时间过短

在新授课教学中,设计的内容多,教师往往压缩候答的时间,提出问题后只等待一两秒就指名让学生回答。由于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会出现不必要的错误,甚至可能回答不出问题,教师反而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纠正学生的错误,显得得不偿失。

四、高中数学新授课有效提问的策略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提问时要面带微笑,以亲切关注的眼神给予学生鼓励、支持,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思考、回答的愿望。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不一,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正视这些错误,要将错误看成有效的资源。对于不能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教师不能指责,要耐心地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提高提问的精准度

课堂提问如果过于频繁,又缺少重点,就会使学生心生厌倦。教师在提问前,要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学情,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给学生提出明确的指向,信息量合理,问题表述清楚,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1)f(x)=x2;(2)f(x)=|x|。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何共同特征?f(1)与f(-1),f(2)与 f(-2),f(a)与f(-a)有什么关系?怎样定义偶函数?”教者提问明确,围绕教学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构建概念。

3.调控提问时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在“愤”、“悱”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提问,以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旧知。如学习幂函数概念时,教者让学生预习教材,当他们看到表达式产生“幂函数与指数函数一样吗”的疑惑时,教者就画出它们的大致图象,并让他们比较,发现它们间的联系与区别。

4.合理把握候答的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对于记忆性的问题,候答时间以1至3秒为宜,对于决策性的认知问题,教师应延长候答时间,以3至5秒为宜。

总之,教师在精心备课、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提出有效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思考,真正理解数学问题,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分析能力。

[1]高越.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研究[J].课程教材研究所,2011.

[2]王鸿.有效提问——构建高效的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