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及应当处理好的关系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庆丰镇中心小学 倪月莉

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及应当处理好的关系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庆丰镇中心小学 倪月莉

新一轮课程改变和新完善的数学课程标准鲜明地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着力于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新课改和新课标大力倡导的有意义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使学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它促进学生之间关系的良好发展,它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及个性的发展。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很多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中都在广泛的使用。但笔者通过自己的观摩和实践发现:真正地把小组合作学习付诸于行动,并使之有效地开展,绝非简单的事情。当前不和谐的小组合作现象很多,比如: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合作而合作,硬是让学生凑合,没有尊重学生的合作意愿,强求学生去做合作,致使学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还有一些小组合作,完全成了优等生表演的舞台,他们成了“唱戏的主角”,一些滞后的学生则成了无聊的听众,他们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发言的机会;还有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之前,学生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他们展开讨论非常匆忙,合作的次序混乱,合作语无伦次,没头没尾,没有重点,没有关键……导致这些高耗低效的原因,不是“小组合作”本身,而是我们师生都缺乏必要的预设和准备。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处理好小组合作的预设,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特别是处理好各种关系。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问题设计

问题,是引起学生小组合作欲望的动力。因此,提出的问题应该成为学生智能活动的动力和障碍,要能刺激学生的智力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是教师经过深入的研读教科书,把所要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提炼、加工而提出的;应该能够激发起学生合作的冲动与欲望,促进他们积极开展数学思维,应该接近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1.设置矛盾性问题

这种问题,应揭示所学知识的矛盾之处,应能有意地挑起学生前后认知的冲突,从而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如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在学生发现分母只含有2和5这两个质因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后,我让他们判断下列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并化成小数:5/6、8/12、17/40、15/6、9/24。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笔算非常惊讶地发现:15/6、9/24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已有的知识矛盾。此刻,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共同探讨。因为这种问题情境是以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基础的,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冲动、求知欲望,满足了学生的数学好奇心,所以,他们在小组合作时特别用心,非常投入。

2.提出假设性问题

假设性问题要求学生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内容为基础提出各种数学的猜想和推断。比如,在教学了“比的认识”后,我让学生猜想,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它有什么性质?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在一种比的思考情境中进行数学活动。

3.布置发散性问题

这就是要求学生紧扣某一个数学问题,全方位的深入思考,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以探求多种解题策略和解题结果。如给学生预设一些开放性的情境或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拓宽他们的思路和数学思考,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多向性。

二、正确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中各种关系

1.正确处理好学生个体学习与群体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的学习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可谓是“空中楼阁”,无处扎根,也就无法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事实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数学问题,他们自己肯定要去面对的,必须想办法去解决,只有当一个人的力量或智慧无法解决时,才会想到去寻求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与他人联手解决。实践也证明: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学生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带有个性的探究,长期如此,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会停滞不前,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衰竭,严重的会导致学生将来难以独当一面。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当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后,我们必须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时空,在他们思维的“瓶颈”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集体研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解法,最终达成数学共识。

2.正确处理好形式与所要达成目标之间的关系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不能单纯重视形式,要形质结合,要形式与所要达成目标的和谐统一,必须处理好这个关系。所有的教学形式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也都是通过各种教学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我们一切的教学行为都应以学生的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小组合作学习,不但使要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还有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积极的情感。比如,不能就单纯的让一个小组中的组长来代表发言,应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代表自己的小组来汇报数学思想,同时其他成员补充、拓展,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小组责任,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学生的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或数学活动的表面。

3.正确处理好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必须把握好角色,牢记我们不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知识的“搬运工”,而是有效的组织者、必要时的指导者,我们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的管理者、“服务生”。更应明确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是他们外显数学思维的舞台。

总之,在现今的小数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把“利器”,但它不是“万能”的,需要我们广大师生共同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更多的低耗高效的小组合作模式,来促进教与学的改变,教与学的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