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苏省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鲁仁伟
分组策略中的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教学实践
江苏省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鲁仁伟
目前,多数初中课堂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环节设计上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采用“满堂灌”、“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从而导致学生被动地错过了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机会。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我校开展了《“分步递进分层达标”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基于此课题的研究背景下,笔者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了分组策略下的分层教学的方法探索。
分层;分组;教学探究
从学生的心理、数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因素收集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笔者所授班级36名学生分成A层9人、B1层9人、B2层9人、C层9人四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同,我们要求A层的学生在不断掌握和理解基础的同时,要有一定的拓展,能解决学案中Level-3的综合题型,注重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B1、B2层学生则注重数学基础的巩固,能解决学案中Level-2的巩固题型,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回答问题,向上一层次的学生转化。C层的学生,首先要保证上课能听懂课时目标中基础部分,并能完成学案中Level-1的基础题型地,这样就不会打消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每节课都有收获,完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尽可能地向B1、B2层转变。
笔者在总体把握、分层指导和学生期盼互助互学、互相提高的原则下,将分为四个层次的学生再进行分组,以四人为一组,组内分成两队。分组方式为A1+C9+B19+B21分成一组,A2+C8+B18+B22分成一组,依此类推分成九组。同时,笔者和学生共同树立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在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学生的座位按A-C、B1-B2搭配的原则编排。这样便于在教学活动中,高层次学生可以帮助低层次学生,中层次学生互助互学,便于教师能巡回了解C层学生的学习情况及A层学生在辅导同组中低层学生时候的表现,以及A层学生在解决综合拓展题型所出现的问题,这样使得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取。
案例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下)《9.1图形的旋转》中教学活动设计的展示分析:
学生活动1
图形的旋转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____旋转一定的____,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____,旋转的角度称为_____。注:旋转三要素:____、____、____
思考:ABO绕点O旋转,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想一想: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A的对应角是____;点O是____;若∠AOA′=45°,则旋转的角度为____。
Level1练习(略)
【设计意图】活动1的内容是旋转的定义,为概念性知识,是本节课较为基础的部分。在展开活动中,可让C层学生展示他们课前预习的成果,B1、B2层同学补充和完善。依据此活动所阐述的教学内容,学生完成Level-1的练习,请C层同学做成果展示,针对有错误的学生,采取教师巡视个别点评和组内A层学生辅导C层解决此处的疑惑,从而让C层学生达到对本课时基础目标的掌握和应用。
学生活动2
如图:如果旋转中心在△ABC的外面点O处,将△ABC逆时针转动60°旋转到的位置,
思考:(1)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ABC与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在这个图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与相等的角?(3)旋转的性质?
学生活动3
动手画一画:(1)画出将点P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点P′;
(2)画出线段A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30°后的线段。
(3)画出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后的对应三角形。
Level2练习(略)
【设计意图】活动2、3学习的是旋转的性质与旋转图像的画法,是本节课重难点部分,需要B1、B2层学生理解和应用。在活动分步展开环节中,让B1、B2层主动探索,总结活动2中的性质和活动3中旋转画法的步骤,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心得并做好小组的成果展示,A层学生补充和完善,教师点评。据此部分内容,学生完成Level-2的练习,在B1、B2层展示成果中,教师巡视批阅和让已批的同学组内互批互改,错的部分可让同组内正确的组员辅导订正,错误率较高的题型,教师再集体同授,重点讲解。有的放矢的活动环节、巩固练习和组内互助方式,可让B1、B2层学生更好地完成对本课时学习目标的掌握,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Level3练习
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C=90°,BC=2cm,如果以AC的中点O为旋转中心,将这个三角形旋转180°,点B落在点B′处,求BB′的长度。
【设计意图】Level-3的练习是本节课内容的拓展与延伸,需要A层学生在掌握好学习目标的同时,能综合应用该节课内容以及结合之前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从而提高A层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展解题思路和促进学生思维等能力的发展。
分组策略下的分层教学,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基于此出发点,课堂中的学生活动是要面向全体的,每节课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目标的完成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分步递进、分层达标。在教学中,组内互助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学习形式,这种形式缩短了各层次学生间感情上的距离,增加了C层学生的学习机会,增强了学习信心,创造了一个个良好的学习小环境,同时也激发了小组中每个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关心的是集体的成绩和进步,这样就促使每个人为集体而不懈努力地学习。A层学生会更自觉地主动关心帮助C层学生,在不自觉中也为自己增加了许多学习机会,而C层学生也会自觉地接受帮助,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1、B2层学生在互助互学中也逐步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所以,笔者认为数学课堂中只要长时间坚持分层分组的教学形式,其实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为全体学生的共同递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