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效练习为课堂提高效率

时间:2024-05-10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小学 李中充

有效练习为课堂提高效率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小学李中充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设计中。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有效练习应当是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练习量、练习时间和练习效率的统一。那种靠大量的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练习不是有效练习,那种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练习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有效练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的地位非常重要,好的练习设计,不仅可以高效地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够促进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当前练习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1.盲目地多练

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重复单调,杂乱无章,不能使学生从练习的安排中领会到知识的结构、加深对基本概念法则的理解。而设计大量的重复练习,让学生陷入机械呆板的模仿之中,学生既无兴趣可言又不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一旦出现稍微灵活点的题型和与现实相关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学生无从下手,不能融会贯通,教师只得再花费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去探讨、去解决。时间一长,让学生感觉学数学索然无味,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不用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了。

2.过分地注重书面练习

现行教材以及各类练习册主要是书面练习,而其他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则很少,目的在于应付书面的考试。

3.重视封闭性的练习

课堂练习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

4.重视“一刀切”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势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 。练习对学生的学习不具备潜在意义。这样的练习无法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而为之,只能是机械学习。

5.重视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练习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练习停留在简单模仿与重复上,忽视练习中的思维因素。而实质上,练习只是一种手段,培养能力与发展思维才是目的。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练习

1.加强联系,注意综合性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还应该包括运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地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两道练习:①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这首诗中用得最多的字是全诗总字数的()%。②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百里挑一();百发百中()。这两题都融合了语文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数学上学不到古诗和成语的知识,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

2.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教学“素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 学号是素数的同学,② 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 学号既是偶数又是素数的同学,④ 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 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 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3.抓住重点,注意针对性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例如,在教学“互素数”的概念时,设计这样一组判断题:

(1)两个数是互素数,但是它们没有公约数。()

(2)两个不同的素数,一定是互素数。()

(3)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素数。()

(4)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素数。()

(5)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素数。()

(6)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素数。()

通过这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素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4.训练思维,注意开放性

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或者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设计这样一道题:怎样才能把含糖率为16%的糖水40千克改制成含糖率为20%的糖水?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矩”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使糖水中的糖变多——加糖,使糖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1)需加多少糖?(2)需要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思路明朗化。当加糖时糖水中水的重量不变,当蒸发水时糖水中糖的重量不变。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出两个不同的答案。小学生常常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设计这样的习题让学生去解答,恰恰给他们创设一种“探索”的感受意境,解题中感到乐趣无穷。通过这样的练习,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策略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切实做到练习设计适度回归生活,关注动手实践,适度倡导开放,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