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校共育背景下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4-05-10

谌爱军

坚持德育、重视德育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关键。尤其是在現代教育教学中,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自主能力差、交际能力弱”等现象成为不少学生存在的问题。追根究底,往往源于家庭教育不得当,源于学校教育基于普适性原则而缺乏针对性。因此,在家校共育背景下,家校携手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品德与行为规范,成为提升德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小学生德育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在传统教育中,家长与学校处于割裂状态。优秀学生的家长无需联系,而后进学生的家长则往往联系不上。尤其面对过于活跃的学生,即使联系上家长,家长也是束手无策,往往采用斥责甚至动手的方式进行管教。教育不得法是目前家庭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到学校德育中,则存在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单向性问题。

首先,在校园德育工作中,小学阶段德育工作主要采用书面化、活动化的方式进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卫生、安全、家风家训活动时,常常要求学生制作手抄报的方式来开展。又如,小学生加入少先队后,家国情怀、学雷锋等德育内容则通过少先队活动开展。无论是德育时间安排,还是内容安排方面,都存在没有系统化的现象。

其次,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针对性较差的问题。德育工作具有普适性的特点,在学校教育中,除非发现某一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才会有学校心理咨询师介入。而普通情况下,校园德育需要面对所有的学生,无法针对某一潜在心理问题学生进行教育。

最后,学生德育工作面临单向用力的问题。许多家长认为:进入学校后,学生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主要负责孩子的起居。而德育,许多父母有所耳闻,却很少重视起来,往往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即使出现一些行为差错,也认为是孩子调皮,不用上纲上线。教师、家长也几乎不会主动就学生德育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家校交流频率低、沟通渠道少成为影响德育成效的关键。

推进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家校共育背景下推进学生德育工作,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以学校德育为导向,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能够提升德育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与针对性。构建畅通、多元的家校沟通渠道,则成为家校共育的基础。因此,在实施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畅通家校共育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各种网络平台的家校共育模式被迅速开发起来。包括QQ群、微信群以及各种APP,能够让教师与家长之间随时沟通,交流学生在校或者在家的行为动态、心理情况等。这些沟通路径都具有很好的实效性。在笔者所在学校的家校共育平台建设中,除网络渠道外,还建立了多种更为正式的沟通渠道。包括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家校共育电话”,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家长教育讲座”“家长委员会”,以及各个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的“家长联系卡”“家校联系手册”等。通过这些方式来鼓励家长就学生德育问题与学校沟通,尤其是在联系卡、联系手册中需要父母看完后签字、留言然后反馈给学校,这一举措使得学生自我约束意识普遍提升。

提升家校共育合力 长期以来,家庭教育是家校共育中的短板所在。根据木桶理论,只有弥补短板,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与成效,才能全面提升家校共育质量。只有扫除家校共育中“家庭盲点”,才能接触家长教育疑惑。尤其是在家长对孩子教育束手无策时,更突显出学校对家长培养的重要性。例如,在《家校共育手册》中,收集了许多家庭教育案例;让家长明确了各个阶段学生培养所要实现的目标。具体来说,一、二年级需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三年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四、五年级则关注学生心理;六年级则注重小初衔接教育等。《家校共育手册》全面系统为家长开展德育与学生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促进家校共育系统的组成,有效解决了家校共育中“校热家冷”的单向教育问题。

建立德育校本课程,充实家校德育工作内容 德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但是也需要“因材施教”,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尤其是在小学生认知、积极心理不断养成的初期,更需要提升德育的整体性与全面性。例如,针对目前德育工作缺乏对学生年龄差异、成长需求等方面的关注,内容缺少递进性、层次性的问题,在家校共育背景下进行德育工作,应该以家长、孩子为调查对象,研究分析该年龄段、该班级学生普遍存在的行为失范与道德品质问题编制校本课程,然后,家庭、学校共同开展,形成了家校共育课程体系与模式,从而提升家校共育质量,最终形成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之间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师生家长生命互动的成长共同体。

结束语

子曰:“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此语道出“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在现代社会中,也需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完善德育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需要进行积极实践。希望此研究能够促进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沈燕萍.论如何基于家校共育理念开展学生德育工作[J].新课程(小学),2018(10):212-213.

[2]任琼.实施家校共育 增进小学德育[J].考试周刊,2018(60):4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