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小学生态体育课堂的策略

时间:2024-05-10

赖宇峰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创设生态教学情境,放松学生身心状态;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树立生本教学理念,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育学生合作品质;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自信等几个方面探讨小学体育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助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态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精心制定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为此,教师要明确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将生态体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营造能够彰显学生主体性的生态体育课堂环境,走“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健康成长”的体育教学发展之路,最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生态教学情境,放松学生身心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进行有效整合,创设适应学生成长需要的生态化教学情境,确保学生的心理情绪、肢体器官处于放松状态,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小学体育运动活动之中,增强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和生态化含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阳光体育”。

例如,在体育准备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编花篮”的游戏,通过播放音乐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积极投身其中,既锻炼了学生腿部力量,又确保学生的肢体处于协调状态。在放松身心阶段,教师为学生播放轻松柔缓的音乐,配上放松肢体的动作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心强、求胜欲强的特点。若想有效构建生态体育课堂,需要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内在需求为切入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打破传统教育思维下师生关系的固定模式,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关系,通过教师的角色互换形成教学共同体,正确科学、妥善精准地处理体育教学问题,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进而达到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目的。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能保证学生被课堂教学内容所吸引,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也是生态的体育课堂。例如,在立定跳远中“跳跃练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我们都是小老师”的游戏活动,将学生划分为几个讨论小组,每个小组围绕跳跃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而教师则需要在学生中进行适当性的引导启发。随后,在每个小组确定跳跃的基本模式之后开展小老师表演活动,由组内成员共同选出一名学生進行表演。所有小组表演完毕后,教师进行点评,并与学生共同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课堂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大有裨益。

三、树立生本教学理念,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引领,透彻理解生态课堂的内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小学体育教师要将生本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善于做到换位思考,并从学生的角度寻找优化小学体育课堂结构的措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促使小学体育课堂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跳绳”运动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创新跳绳运动形式,有的学生将单人跳绳变为团体活动,有的学生与同伴进行双人跳,有的学生融入舞蹈元素形成花样跳绳等。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想要真正把人本思想理念渗透其中,需要关注生态体育课堂的构建,并且明确在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的重要思想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以此达到推动课堂进步,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由、原生态、多模式的课堂环境带给学生,使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也在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通过小学体育课程,挖掘学生的运动本质,使其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更加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达到生态体育课堂的教学目的。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品质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人才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个性思维、团队协作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以此为切入点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进行全方位培养。对此,教师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摆脱传统的教育思维的束缚,从“灌输式”教学的桎梏之中解放出来,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等方式掌握体育运动项目和运动技巧,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以便更好地获得身体素质的发展。

例如,在“快跑”这一项目的教学讲解中,教师可以将本堂课设计为两个教学活动:(1)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围绕本课所讲解的内容提出“快跑与双臂的摆动有何关系?”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最后得出“双臂摆动越大,快跑速度越快;相反,则越慢”这一结论。(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划分几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再在组内划分为A、B两个分组,分别站在操场的两端,要求每组学生的A队成员要跑向B队,将接力棒转移至B队第一名学生随后站在B队的尾端,用时最短的一组获胜。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快跑运动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增强学习自信

教学评价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激励和导向的双重功能。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科学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引导学生及时审视自身的学习行为,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相反,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滥用或者错用教学评价,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出现厌烦、逆反等负面情绪。因此,在生态体育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秉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原则,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形式开展,使得小学体育课堂更加生态和灵动。

例如,在“障碍跑”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讲解障碍跑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用跑、跳、钻等动作穿越障碍。随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其他障碍,包括所需器材及器材的摆放位置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不断鼓励学生,启发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提出建议,增强学生穿越障碍的自信心。此外,在障碍跑时,学生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运动时会出现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要从体育精神、心理素质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创设生态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确保学生的思想、情绪、身体、心理处于放松状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多元开放评价机制的建立夯实体育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生态体育课堂的构建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丹.例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细节处理的方法[J].青少年体育,2018,(10).

[2]张娜.探索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现代化,2018,(39).

[3]王岩.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8,(15).

[4]谢立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尝试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

(责任编辑 付淑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