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纪漫云
***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富裕是前提,共同是核心,三农是关键,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民和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民和农村。立足新发展阶段,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以县域为单元打造一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样本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引领作用。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务
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现象,在农民身上最为凸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
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江苏率先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吹响了“率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前列”的奋进号角,提出了“六个率先走在前列”,其中一个就是要在率先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江苏是全国最早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省份之一,也是较早探索共同富裕机制和路径的省份之一,城乡发展相对比较协调,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必要在全国率先探索并走出一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子。
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发挥县域单元制度优势的有益探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县域一端连接着城市,另一端连接着农村,是城市和农村过渡的中间体,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也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场域。以县域为重点来探索和考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有利于发挥县域统筹资源、综合施策的优势,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有效实现路径。
江苏探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起步早基础好
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江苏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创造了以集体经济、共同富裕为主要特征的“苏南模式”,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强村富民帮促行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各地探索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子。特别是近年来,坚持高位推动乡村振兴,率先探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农”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照全民共富、率先共富、全面富裕的要求,城乡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三大区域农村地区之间仍存在不少差距,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仍面临不少挑战。
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2020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9∶1,较2011年缩小0.19,但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仍在拉大,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相差14826元,2020年相差28904元,差距进一步扩大。从收入构成看,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均显著高于农村居民,2020年分别高于农村居民19379元、5785元、4855元。特别是财产性收入,2020年城镇居民为6680元,是农村居民的7.4倍。而经营净收入这一块,农村居民相對较高,2020年高出城镇居民1117元。
从农民收入构成来看,全省农民收入总体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8元,较2011年提高了13454元。从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是主要来源,接近总收入一半左右,但增幅趋于收窄,拉动作用趋缓。经营性收入占三成左右,2020年经营净收入6445元,占26.7%,较2011年下降7.8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是农民收入中的短板,虽增长较快,但基数仍较小,占比不足4%。转移性收入约占两成左右,2020年为5070元,比十年前增加3378元。总体来看,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是大头,就业创业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财产性收入潜力很大,必须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激发活力、挖掘潜力。
从区域收入差距来看,近十年来,苏北地区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幅总体快于苏南、苏中地区。2020年苏北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3元,苏中25347元,苏南33669元,三大区域收入比为1∶1.21∶1.61,与2011年的1∶1.23∶1.64相比,区域差距有所缩小,但总体变化不大。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区域收入差距的主要成因,2020年苏北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较苏南、苏中地区分别少10815元、4812元;2020年苏南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2543元,而同期苏中、苏北地区仅为835元和514元。
从城乡融合发展来看,城乡融合发展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城乡交通、供水、电网、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标准仍有不小差距,乡村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基础相对薄弱,农村人居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城乡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标准差异较大,乡村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挖掘,乡风文明建设载体平台发育不够,农村居民精神文化产品供给相对不足。
以县域为单元培育一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样本
2021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出发,专门出台意见,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同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10月27日,杭州市政府发布了全国首个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行动计划。江苏城镇化水平高,县域经济发达,现代农业基础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起步早,完全有条件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上先行先试,率先打造一批以县域为重点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高地,带动引领全省面上整体提升。具体路径上,坚持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同富裕,坚持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相结合,突出苏北地区、小农户两个重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加快探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一是加快培育乡村共同富裕新主体。立足提升农业全产业链创新力,加快培植综合实力强、带动效应强的龙头企业,把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参与“三链”分工和增值分享,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鼓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合作经济为基础,结合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整合碎片化土地、资产和其他资源,量化入股,把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合作社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和农民共富。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支持探索建立乡村共富联盟、共富集群,推动强村带弱村、万企兴万村。探索开展村庄经营,加快引进和培育乡村职业经理人,组建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股份公司、合作农场,推行“职业经理人+新型集体经济”,壮大合作共富经济。
二是加快探索乡村产业组织新形态。充分发挥农村物流寄递体系带动乡村全产业链和促进共富的产业组织价值,以实施快递冷链进村行动为抓手,推进城乡物流服务一体化,改善城乡“微循环”,促进“双向流动”,催化做大乡村产业“蛋糕”。立足农产品“运得畅”,加快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促进产品快速流动、产销顺畅衔接、产业增值增效。立足工业消费品“进得来”,大力推进快递下乡进村,健全镇村寄递服务体系,创新物流投递方式,进一步畅通农村生产、消费循环,促进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居民消费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加快打造农村创新创业升级版。聚焦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实体经济融合新业态,引导人力、智力、资金返乡,支持能人返乡、市民回乡、智力兴乡。立足城乡互动带来的乡村产业多元化需求,升级乡村产业设施、文化和景观,因地制宜发展社区支持农业(CSA)、食育农疗、自然保育、亲子农场、香草工坊、乡村文创、民宿聚落,引导小农户摆脱“候鸟式”兼业,打造乡村全产业链,实现就近就业创业。优化乡村人力资本,把农村基层发展成绩作为城市科技工作者、教师、医生职称评定加分项,培育新时代乡建者。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农民创业园、农业创客空间、农村电商孵化园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制定金融服务创新创业计划,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孵化”和“催化”功能,推动农民创新创业活动落地生根。
四是加快推进农村要素赋能集成化改革。聚焦破解农村资金、土地、人才资源配置歧视性供给瓶颈,打破“城市中心、乡村边缘”的要素配置模式,培育生态、资源、资产运营平台,构建城乡发展要素市场化对流机制。放大农村综合集成改革效应,丰富农村产权权能,构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推进乡村资源资产权益化,进一步释放财产性收益红利。通过数字赋能、品牌赋能,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值收益内部化路径,激发合作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新活力。集成创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财政支持政策,完善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机制,打破部门、条块分割的资金管理模式,优先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短板。
五是加快打造未来零碳宜居乡村。聚焦提高城乡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充分考虑农村与城镇的功能性差异,强化规划引领,突出乡村特色,更加注重微改造、微更新,统筹抓好农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做美乡村,做活乡村。借鉴浙江等地做法,加快运用数字技术破除地理和行政边界效应,适时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向未来零碳美丽乡村迭代升级,形成设施共建、资源共用、产业共兴、文化共融、服务共享、区域共治的格局。充分发挥农业和乡村在碳汇方面的功能作用,扎实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建立农业绿色投入品财政补贴机制,探索农业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生态资源与富民增收相互促进机制,激发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动能。
六是加快建设乡村文明幸福家园。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行动,统筹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加快城乡文明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行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1+4+1”乡村治理模式。加强乡村文化载体平台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民丰收节、农事节庆活动的乡村治理功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引导移风易俗,弘扬乡村优秀农耕文化价值,打造农村精神富有的县域样本。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制定缩小城乡间社会保障待遇差距实施计划,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障待遇,降低重点人群返贫风险,保障流动人口享受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七是加快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结合乡村振兴绩效考核、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监测评价体系等,围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探索建立导向明确、重点突出、参数科学、目标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土地出讓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作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监测指标,引导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向乡村,更多红利惠及农民,树立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鲜明导向。开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示范县创建,探索县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梯次创建省级、市级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示范县,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全面发展,以县域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引领带动全省面上整体提升。
责任编辑:张蔚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