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老旧小区治理:共同缔造城市美好生活

时间:2024-04-24

刘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旧小区治理成为新发展形势下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城市形象和百姓生活的民生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为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以城市老旧小区治理为突破口,坚持力量下沉、管理下沉、服务下沉,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着力构建全域覆盖的社会治理“一张网”,逐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围绕城市老旧小区建设标准不高、功能配套不全、设施设备陈旧、长效管理滞后等难题,全区共编排实施了82个老旧小区整治提升计划,目前已整治55个老旧小区,面积达78万平方米。其中,2019年8月启动的潘黄街道酒厂宿舍片区治理项目问题最多、历时最长,但同时该片区也是百姓参与度最高、整治最彻底的小区,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第一批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成为城市老旧小区治理改造的样板。

一、潘黄街道酒厂宿舍片区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成效

潘黄街道酒厂宿舍片区位于盐城市城西板块,为潘黄街道东升社区的居住小区,西临西环路、北靠大庆路、东邻前中路、南贴前进公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该片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多为5—7层楼房,占地面积49.5亩、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改造前共有8个老旧小区、18幢宿舍楼、572户居民、1430人,曾是“安全隐患多、群众反映问题多、文明创建失分多、管理秩序乱”的“三多一乱”典型小区。

空间结构存在缺陷。改造前的8个老旧小区,分别由2—3幢宿舍楼组成,部分设有简单围墙并有多个出入口,基本上处于开放状态,形成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特殊居住区。8个小区之间的楼栋外貌形态各异,外墙严重破损,房屋漏雨、渗水等问题突出,需要统筹规划整治方案。很多住户拿公共绿地做菜园,厨房楼道多出来的一块在角落搭盖卫生间、杂物间。同时,小区停车位严重不足导致私家车乱停乱放,公共空间因被挤压而变得拥挤狭窄。

功能设施缺失。道路等级模糊、不联通,呈段状形态,居民出行极不方便。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强电弱电交叉、散乱布置,排污设施不完善,存在较大的安全环保隐患。宿舍楼没有安装电梯,而业主以中老年人为主,上下楼较为困难。此外,绿地绿化、健身休闲场所、宣传交流栏等公共设施不足,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日常管理缺位。小区缺少物业管理单位,没有安装监控设备和单元防盗门,人员车辆可以随意进出小区,安全隐患较多。违法建设户数多、体量大,给整体改造带来很大难度。电瓶车随便停放,杂物乱推乱放,垃圾随意丢弃,公共设施损坏无人修理,外墙乱涂乱贴无人清理,导致小区环境持续“脏乱差”。

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整治,“一盘散沙”的老旧片区实现了华丽转身,一座井然有序的社区精彩亮相,一条“共同缔造”的新路徐徐展开。

“小楼幢”变为“大社区”。综合各方代表讨论意见,对涉及的8个老旧小区“整体设计、连片改造”,统一打破围墙边界、拆除违章建筑,对照“没有违法建筑、没有黑臭水體”等“十没有”负面清单以及“有道路绿化公共绿地、有消防通道设施”等“二十有”基本功能标准要求,采取“先基础后完善、先功能后提升、先地下后地上”的思路,梳理实施了四大类30个项目。

“脏乱差”变为“净顺美”。从方便居民生产生活的角度,全面完善各类配套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各类需求。先后拆除围墙800米、违章建筑1500平方米,搬迁老旧车棚99户,新建车库102个、集中充电房700平方米,安装充电桩151组,消除了“飞线充电”安全隐患。填平臭沟废池135米,建成3条消防通道,新增142个停车位,解决了老旧小区消防安全、停车难等问题。修建主支干道提升通达能力,安装无死角监控系统,实施管道燃气入户工程,把“防盗窗”改建成“逃生窗”,改造自来水管道让居民喝上放心水,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千方百计地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

“无人问”变为“合心管”。根据片区楼层布局,利用闲置地块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新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阅览室、公交站台、自行车换乘点等,为居民提供“零距离”“保姆式”服务。针对小区内30%以上为老年人这一现状,加大适老化改造力度,根据居民需要加装电梯、增设无障碍设施、提供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代缴水电费、收发快件,把这些“琐碎小事”办细、办实,让居民的幸福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

二、潘黄街道酒厂宿舍片区治理的实践总结

从住户众多、设施陈旧、管理失位的典型“三多一乱”小区,到如今“门大、路宽、树绿”的“幸福来敲门”小区,潘黄街道酒厂宿舍片区实现了从末端管理、分散管理向源头治理、集约治理的转变,有效打通了社区治理“神经元”。在为新小区重新命名时,全体居民一致同意使用“合心花苑”这个名字,以此来见证这个共商、共建、共管小区的华丽蝶变。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社会治理合力。始终突出党建工作首位度,把党建引领贯穿于小区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治理力。成立以区、镇、村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小组,形成三级书记齐抓共管的格局。成立潘黄街道“共同缔造”项目指挥部和酒厂宿舍社区党支部,整合指挥部和宿舍社区35名党员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党支部+楼幢长+志愿者”党建引领治理模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开放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小区中心地段重装打造了集便民服务大厅、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党群议事厅、综合文体活动室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极大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二是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凝聚向心力。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社会治理工作总负责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网格长)和“两委”干部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推进作用,积极选拔党员中心户,推出“网格党员家庭挂牌、网格党员亮身份、网格党员双报到”等系列活动,有效发挥老党员、自由职业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引导网格党员联系居民,主动结对困难群体、特殊人员、暖心对象,参与助力小区改造和提升建设,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实现群众需求和党员特长的有效对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建”的治理格局。三是倡导全员协商激发新活力。广泛发动群众成立居民议事室,以网格员“铁脚板”为工作基础,针对网格员巡查走访过程中收集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群众诉求等,定期举办居民议事会共同讨论、民主协商,邀请“三官一律”作为法律顾问列席会议,将协商自治融于社区日常工作,推动协商重心下沉、合力上行。2020年以来,共举办民意咨询50多次、解决居民诉求100多件,真正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有力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形成了“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生动局面。

立足网格化治理,筑牢社会治理根基。始终将打牢基层基础作为深化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以要素保障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做强基础性要素。立足合心花苑小区工作实际,修改完善社会治理网格工作事项清单和负面清单。按照属地性、整体性和适度性原则,对照江苏省网格规范达标考核体系,对合心花苑小区的网格适时优化调整,科学划分2个综合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2名。同时,积极整合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等要素资源,组建“一格多员”社会治理队伍,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任务清单,构建“人人有分工、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格局。二是做准基础性数据。摸准摸清小区基数性数据,有的放矢地实施精准治理。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中心全面加强网格基础性数据摸排工作,强化督查指导,定期分析研判。网格员坚持经常性登门入户实时采集、动态更新基础信息,收集社情民意,针对发现的问题实施分类管理,切实发挥精准基础数据的实战化治理作用。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合心花苑小区全面摸排网格内家庭人员的详细信息,及时掌握小区居民居家隔离、人员流动、卫生防疫等情况,充分运用盐都网格通数据信息,高效筛选出与中高风险地区相关联的人员、家庭,迅速落实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确保全小区疫情防控形势的总体稳定。三是做实基础性工作。合心花苑小区干部和网格员兼任政策宣传员、信息排查员、矛盾协调员、民生服务员等多重角色,持续推进政策宣传、治安防控、矛盾处理、安全隐患处置等各项治理工作,织密织牢小区基层社会治理防护网。结合居民意见,坚持“菜单式”管理,梳理落实四大类30项整治项目。聚焦公共安全实施雨污分流、屋顶防漏、消防通道设施、飞线充电整治、天然气整修等5个项目,围绕小区环境推进违章拆除、墙面出新、车库改造、节点绿化等8个项目,同步做好社区卫生室、路灯照明、机动车位等8个便民设施项目和党群服务中心、休闲广场、文化长廊、户外电梯等9个品质提升类项目,实现小区视频监控和智能门禁全覆盖,推动小区平安建设和智慧化管理。

聚焦工作重点,提升社会治理成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思路,聚焦民情民生,推动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确保“防患未然、快处已然”。一是深度融合警格网格。聚焦“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信息搜集”四大职责任务,严格落实《全区警网深度融合工作实施意见》,社区民警兼任网格指导员,社区专职辅警兼任网格联络员。在日常巡查走访、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风险隐患排查整改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治安信息互通共享、治理隐患合力处置,形成“网格管理为警务所用、警务工作为网格服务”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基层社区与派出所的黏合度,警网融合的工作模式基本确立。二是强化特殊人群管理。重点突出对合心花苑小区内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退役军人、残障人士、少数民族等特殊人群的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和服务管理,定期开展走访帮扶活动,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会同区住建局、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教育局、民宗局、残联等部门研究落实社保、医保、住房、教育等保障扶助政策,形成“部门及时反馈、街道积极落实、网格实时走访”的无缝对接治理服务模式。对于特殊人群的重大共性问题,及时上报网格中心并提请相关部门会办,提供解决渠道和方案。三是真诚做好便民服务。主动吸纳网格内老党员、老教师和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成立“平安网格群防群治队伍”“网格和事佬”“网格老舅爺”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法治宣传、矛盾调处、治安巡防等各类活动。针对小区内老年人多尤其是“空巢”老人多的实际情况,专门选聘年龄60岁左右、身体硬朗、热心服务的老人为各单元召集人,负责联络协调老年人事务。加强小区棋牌室、书画室等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开展老年人文娱活动和志愿服务,极大丰富了小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备的机制体系,是社会治理向纵深推进的有力支撑。一是创新协同联动机制。整合数字城管、110非警务警情、阳光信访热线、微信公众号和盐都网格化智能应用系统等平台数据,厘清条块职责边界,全力构建网格化社会治理“一张网”。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执法等方式,推动板块落实属地管理职责、部门单位落实主管职责,确保各行业社会治理与业务工作在基层的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二是创新巡办分离机制。探索巡查发现问题和办理解决问题的网格“巡办分离、以巡为主、能办尽办”模式,精准定位网格员职责,科学实施“巡、分、办、核、结(评)”五个规范流程。网格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联动处理问题,不断提高网格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三是创新“五六三四”治理机制。结合社区治理工作重点,形成“网格‘五化’协同推进,警网‘六联’深度融合,多方联动、协同配合的‘三类’人员服务管理,以整治问题、实现社会治安零问题发生的‘四好’村居建设”的“五六三四”社会治理模式,全面构建多方联动参与村居、小区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平台。

三、老旧小区社会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住宅小区是城市的基层细胞,也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小区治理效果不好,社会治理也就无从谈起。面对纷繁繁杂的社会治理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要写好老旧小区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精准履行网格治理职责,以精细化治理助力社会治理。

要坚持党建引领和居民自治相结合。小区社会治理要行稳致远,离不开党建引领的把舵指向,也离不开居民自治的内在驱动。合心花苑小区过去的“脏乱差”问题有多种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未能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同时,居民共同管理缺失,人人都把小区治理当成政府的事、别人的事。只有把小区党组织建设好、把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好,小区的社会治理才有“主心骨”;只有树牢“共同缔造”理念,坚持民建、民享、民治,引导居民群众把小区治理当成自己的事,社会治理才能不断深化、取得实效。

要坚持建设与管护相结合。小区社会治理不仅要回答好建设课题,更要回答好管护课题。过去的合心花苑小区也进行过水网管道等硬件设施建设,但大多一建了之,后续常态化管护不到位,导致多数设施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增多。必须写好小区管护的“后半篇文章”,落实常态化管护措施,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发挥长久作用。

要坚持治理与民生相结合。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改善民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社区治理理念,把改善民生与小区治理有机结合,积极解决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公共安全、停车充电、绿化管护、水电保障等重点问题,进一步维护好、发展好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坚持推进智能化建设。要加大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投入,推动智能社区平台与网格化平台的对接融合、统筹运用,同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实战化运用,第一时间捕捉问题隐患、分单派送事件、联动处置反馈,实现数据共享和问题线上闭环处置。

要坚持“三治”融合治理。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家风建设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优势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在“德治教化”上做文章。搭建多种形式的议事平台,健全基层民主自治议事体系,在夯实自治基础上求突破。坚持普法教育常态化,推动“三官一律”进网格当好宣传员,深入推动法治文化进小区,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为老旧小区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责任编辑:刘志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