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吴爱兴
摘要:核心素养是现阶段九年义务教育过程当中的重点培养方向,对于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发展将学生的学习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跳脱出来,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为此,本文分析了在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基准,探究了培养的有效实施策略,旨在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问题链条、整合史料资源、开展合作活动等形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31
在核心素养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注重自己在教学时的最终目标,教师要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绩进步,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此情况,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同时对提升初中历史教学也会造成阻碍,因此,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史料佐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素养,本文分析了在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基准,探究了培养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内涵解读
初中新课程标准中将初中阶段的历史核心素养分为了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理解以及历史价值观几个方向。
时空观念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针对特定时间的特定事件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深度剖析;史料证实,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进行历史分析,从而使学生在史料当中汲取力量;历史解释是指对历史事实的陈述,融入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使学生进行更为理性的认知;历史价值观是指学生能够根据历史事实进行有效的判断,从中凝聚出正确的價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的内容来看,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形成的一种品质与思想观念,故此,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教师要基于教材、围绕课标、依据学情进行教学优化,在多元方法运用的基础上,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基准
1.教材深入挖掘是前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2]。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发性、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是说,相对比传统历史教学模式而言,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必须重视历史教材的深入挖掘,关联生活实际、深入跨学科整合等,在资源延伸的过程中,开阔学生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方法多元运用是核心
在传统教学中,历史教学是依靠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探究的一个状态,不仅会降低学习积极性,还不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3]。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的时候,教学方法的多元运用是核心,教师要打破传统讲授教学的模式,基于学生学习实际,在激发自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情境教学、问题引导等多元方法,联系历史教材本质、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所学涉及的内容和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历史理解
历史学科知识涵盖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内容,理论性非常丰富,倘若依然沿用讲授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理解。为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的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到历史事件当中的差异,正确客观的点评历史,故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引领学生到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中去展开学习,在观看真实图片、影视资料,聆听真实故事的过程中,使得学生浸润在浓厚的历史情境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例如在进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历史内容学习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从而促进学生对于“一国两制”策略的深度理解,实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影视资料“我和我的祖国”中“回归”中的片段,引导学生聆听《七子之歌》,展示港珠澳大桥的图片,介绍其修建的历史背景,在实时情景引入的过程中,将学生带入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情境中去,导出“一国两制”构想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对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佛里·豪时的对话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是什么?邓小平所说的和平的方式是什么?实现统一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借助历史史实,及创设有效情景,将学生带回到历史的浪潮中去,激发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其主动学习探究,然后让学生对问题思考情况进行讲解,说一说自己对“一国两制”构想的认识,讨论其实施的益处,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历史理解能力。
2.设计问题链条,提高历史解释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链条,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对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深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此,教师可以采用设计问题链条的方法为辅助,以问启发,激活课堂活力。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历史进行理性的分析,例如,在教学《明朝的对外关系》历史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以及当时的国家状况等角度进行问题链的设计,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剖析,促进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客观评价。
为此,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链条:
①你对郑和有哪些了解呢?
②郑和的船队到达过哪些地区?最远的是哪里?
③郑和船队遭遇过哪些困难?是如何战胜困难的?
④郑和下西洋造成了什么影响?为什么梁启超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根据问题链条,从了解郑和这个人物为入手点,然后结合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以及途中的遭遇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行动之后所造成的后果进行全面分析,在层层推进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问题链,了解郑和这个人物,了解其性格品质,最后开展“回到历史说历史”的活动,让学生综合自己所学知识,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对历史人物进行点评,让学生做历史讲师,对此段历史进行讲解解释,随后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内容,在问题激发的过程中,促进深度学习,提高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能力。
3.整合史料资源,培养实证能力
史料作为学习历史,认识历史本质的重要素材资源,要想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整合史料资源,为其融入多元史料,在優化学习素材,读史、析史的过程中,促进对历史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内容时,本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故事,体会长征过程当中产生的各种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可以通过史料资源的导入浸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长征精神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剖析。
史料一: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融合教育,为学生展示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
史料二: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感官体验,根据史料让学生思考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各种精神的产生,然后继续为其导入史料资源如:
史料三:国民党兵力和红军兵力对比图
时间国民党兵力红军兵力比例
第一次
(1930.11-1931.1)10万多4万多约2.5:1
第二次
(1931.3-1931.5)20万3万多约7:1
第三次
(1931.7-1931.9)30万3万多约10:1
第四次
(1933.2-1933.3)30多万7万多约4:1
前四次反“围剿”是根据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根据史料引导学生说一说,中央红军能够取得最终反围剿胜利吗?为什么?
让学生围绕史料做分析,在读史、分析史料资源的过程中,提高其对工农红军此段历史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长征精神和史料实证能力。同样,在引导其认识长征过程的时候,教师可以以组为单位,让学生小组搜集对应的史料资源,运用史料分析长征过程,从而加深理解和培养实证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能力。
4.开展合作活动,形成正确价值观
在传统历史教育教学中,说教式的教育促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故此,为达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教师要重视合作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诚信、友善的品格,促进生生和谐相处,将历史中的健康情感和思想道德品质与之融合,提高历史核心素养能力。例如,在教学《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历史内容时,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故此,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小组以“认识生活变化”为活动主题进行探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以及对相关部门的走访等进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访谈记录的录制以及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然后总结出相应的内容。在进行调查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话题的选择,例如,社会类话题就可以选择社会保障教育发展的变迁以及医疗的改革等,家庭类可以选择家庭收入、住房的改善、饮食的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小组做调查准备,包括(确定调查主题,规范调查形式,明确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制定实施计划)等,如在明确调查形式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查阅历史资料、阅读相关书籍、走访相关单位、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让学生小组根据主题,设计计划,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回到历史,认识社会发展变化,最后开展调查报告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此次合作活动探究中的感受,分析自己的成果,通过交流沟通、真实参与体验等,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体会,让学生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从而联系生活实际,走出历史,看今天,让学生思考自己对生活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组织其探讨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能力。
综上所述,在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适合新时代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因此需要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开始,借助历史教材本质进行资源挖掘,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设计多元教学法,在激发自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情境教学、设问引导、史料整合、活动开展等,探索出适合新时代初中生提高历史核心素养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红光.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8):132.
[2]沐春美.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0(7):67.
[3]章曙光.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3):138+140.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阳第三中学,福建 南平 3534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