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杨宇翔
摘要:在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初中教育在加强德育教学时,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本文论述当前我国初中德育教学的薄弱点,提出初中德育教学应当立足在生活教育的基础之上,使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地,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德育;生活教育;德育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51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中处处蕴含教育。在生活之中处处蕴含知识,使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优良道德品质等地形成。在当前初中教育中,德育教学也必须建立在生活教育的基础之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生活场景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到日常行为之中,以“五育并举、融合教育”为根本,不断创新初中德育教学策略,能逐步引导初中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心里开出德育之花。
一、初中德育教学现存问题
1.德育教学目标脱离生活实际
我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以来以“克己复礼”“仁义礼孝”为德育教学目标,呈现圣人化特征。这样的德育教学理念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当前追求个性化发展的的今天,“完人”教育方法无法深入学生内心,需要在此基础上“求变”。德育应该以深入学生道德情感为基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学生的真实发展为目标。德育教学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做好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德育教学措施。
2.德育教学手段忽略学生真实地体验
当前德育教育工作仍然是以传统说教为主,部分学校虽然运用现代科技丰富了德育教学形式,但是其本质上还是以道理说教、故事观看等方式为主,“囫囵”地将中华传统品质“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对德育教学工作产生“抵抗”。德育课堂即使是组织了丰富的课堂活动,仍会因课堂的时间限制、学生碍于面子的顾虑等原因存在“表演”性质,欠缺真实的生活体验,不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更不利于学生德育发展。
3.德育教学内容较为空泛
在部分初中学校,由于课业的压力,学校将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都放在了文化知识的教学上,德育教学常出现口号式的教学,例如将一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制作成横幅进行宣传就草草了事。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生活经验也还比较欠缺,无法真正理解空洞的大道理,导致其成为“耳熟能详”的口号,并没有触及学生心灵;学生受到叛逆心理的影响,甚至还可能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并不利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二、基于生活教育的初中德育的特征
1.德育目标更接地气,易于学生接受
基于生活的德育教学目标立足学生的基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强调学生真实的发展。生活化的德育目标将比较理想化的目标分解为生活化的具体目标,是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执行的。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目标的达成,最终一步步走向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2.德育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强调学生的真实体验
与传统的德育课堂不同,基于生活的德育教学更强调走出课堂,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是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因此不存在作秀、表演等性质。由于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因此基于生活的德育教学形式更加多样,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达成具体的目标,其中体验、情感也是最真实、最直接的,最能触动自己内心的。
3.德育教学评价的改变
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评价学生的德育是否发展,通常通过提问学生对故事的感想、活动体验的感受等,评价的人群少,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在生活中开展德育教学,评价的项目可以是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的全过程或部分过程,也可以是最终结果,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参与评价的人不仅仅是教师、同学,还有家长,甚至是陌生人,评价的群体增加使得评价的可信度提高,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表现,及时作出调整,最终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扎根生活教育的初中德育教学策略
1.利用生活的沃土,深埋德育种子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德育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生活需求为基础,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运用特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参与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心理素质与道德品质。德育教学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只有真正融入生活,才能促使学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资讯发达的当今社会,说教式、灌输式的德育教学已不能走入学生的内心,无法使学生真正地树立德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德育目标不是一味生硬地将“圣人化”教育传授给学生,利用生活体验使道德素养与社会传统美德一点点渗透入学生内心,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案例: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大多数教师会播放许多感人的视频、音乐或故事,总能制造催人泪下的动人场景,对学生也有一定的触动作用。但是,如果欠缺真实的生活体验,“故事”始终是别人的,感恩只停留在内心的感受,其持续性也难以保证。因此,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可以采取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父爱与母爱的伟大:(1)利用暑假期间,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8人为小组进行比赛,记录各自坚持的时间;(2)学生每天完成作业相当于父母上班工作,同时还要负责卫生打扫、买菜做饭、洗衣刷碗等家务活;(3)当放弃坚持时,总结这段体验的感受,写下对父母的感谢,展望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通过这种生活体验式的感恩教育,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到父母的无私奉献,理解父母的不易,才能真正地把感恩的种子深埋在自己的内心,常怀感恩之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識的获取如此,品德的养成也不例外。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生活教育的沃土,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进行德育教育,才更有利于在学生心中深埋德育的种子。
2.校园生活滋养,助力德育种子发芽
校园生活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学校教育仍然是主战场,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样是德育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沃土。但是由于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厌倦了班主任的“唠唠叨叨”,班主任班会课上的“千叮万嘱”甚至有时候会让学生反其道而行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教师的苦口婆心很多时候只是感动了自己,学生价值观、道德品质并不一定能走入教师预设的轨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既然课堂上的老方法行不通,改变校园内常规的德育教学就势在必行。
校园内能进行德育的课堂绝不仅仅只有班会课等在课表上看得到的课,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被开发为德育的“课堂”。这些“课堂”更是一片能滋养德育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沃土。
案例:良好课室卫生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卫生值日也能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但是长期以来,课室卫生总是许多班主任头疼的问题。卫生没有搞好可以立刻解决,但是奉献精神与责任感等德育问题却不是一个立刻可以解决的问题,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德育的养成。班主任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说教、惩罚,结果收效甚微。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采取“承包制”的值日方式:(1)将课室的卫生细化分割成若干个区域,例如窗户A、窗户B、黑板A、黑板B、地面1组、地面2组等等;(2)通过自愿报名、投票、抽签等形式使每个同学承包某个特定区域的卫生值日,期限为半学期或一学期;(3)同学互相监督、评比,在期末进行奖惩。这样细化的“承包制”值日方式能让同学对“承包者”了如指掌,形成的很好的监督机制,其效果远胜过班主任的苦口婆心;“承包制”要求学生一学期专心做好一件事,对学生责任感的养成、意志品质的磨炼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这种生活化的德育体验带来的收获是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
初中德育教学工作离不开校园,但校园教育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建立在生活教育的基础之上,不断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德育的力量,才能让深埋在心中的德育种子生根发芽。
3.社会生活助力,浇灌德育之花
陶行知先生曾说“社会即学校”,既是说经过社会的历练可以让人成长,又表达了社会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德育工作,社会上的各种真实场景、直观体验对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更好地促进作用。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公益性单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生长环境,例如加强与志愿者服务中心、社区团体等联系。例如,许许多多的医护工作者无私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也树立这种甘于奉献的价值观呢?其中一个途径就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逆行者工作的艰辛与付出后的成就感。教师可以联系社区,让学生在社区的门口参与体温的检测工作,到小区内进行预防新冠肺炎的宣传工作等等。这种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付出的艰辛与奉献的快乐,对于学生的终生都是受益的。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类型的游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师可以组织同学参观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例如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广州南沙的巡航护卫舰等等。这些实地的参观给学生带来的震撼与冲击远胜于苍白的口号或标语。当学生踏上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巡航护卫舰时,那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油然而生,根本不需要过多去语言教育。
在初中德育教学过程中,社会是一个很好的课堂。教师需要不断丰富德育教学的形式,充分借助社会各界正能量之力,浇灌德育之花,使德育之花悄然绽放。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之上,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全面将德育工作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等联系起来,才能使“立德树人”真正落地,最终有利于学生優良品格的养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德育教学工作要扎根于生活,这样才能让德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盛开出美丽的德育之花。
参考文献:
[1]浦璠奇.初中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分析[J].亚太教育,2019(7):115.
[2]刘海鹏.初中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探讨[J].新智慧,2020(1):48.
[3]王惠娟.谈初中班主任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教育[J].情感读本,2019(11):16.
[4]黄卫丹.基于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开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04-205.
[5]梁石清.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师道·教研,2018,(7):100-101.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广东 广州 51145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