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费晓东
摘要:高一学生刚刚步入高中,所以会无从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有些学生会对繁杂的数学知识失去信心。其实,高一学生不仅面临着教材内容的改变,而且还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所以为了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思维意识的衔接策略展开探究,希望学生能够尽快转变身份,积极投入到高中数学学习中。
关键词:思维意识;初高中數学;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6;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6-072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1]。在高一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家长向教师抱怨:“我家孩子在初中的时候成绩还很好,怎么升入高中之后成绩下滑这么厉害?”
一、强化常规学习,培养良好习惯
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少,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反复讲练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导致学生对教师有着明显的依赖心理。但是,高中数学知识相对繁杂,且逻辑性较强,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衔接学生的初高中数学学习模式。
良好的习惯养成之后会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所以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常规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只有四十分钟时间,且高中数学知识联系紧密,学生稍有不注意就会落下功课,因此教师更加需要重视学生的预习环节。例如: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之前,教师可以在此融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角形重心的性质,三角形角平分线定理,射影定理,梯形的定义及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并引导学生预习所学内容)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经过预习,有了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内容的基础能够很快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所以会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由此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预习情况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所以只要教师用语言对学生稍加点拨,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由此为课上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进行分层教学,树立学生自信
高一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前已经有了丰富的学习经历,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的复杂性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生之间会形成不同的学习基础。对于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有更加消极的心态,对于繁杂的高中数学知识产生逃避和排斥心理,更别说提起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可以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模式,使得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样学生会逐渐喜欢上数学并努力学习数学,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学生学习(《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融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对学习有余力的同学增加二次函数系数为参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作为思考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分层教学。例如,在学习完本课知识的时候,可以找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回答函数单调性概念产生和形成的相关问题,找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分析函数图像和解析式中的数量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一视同仁的态度,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可以使学生以自己的能力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明确关键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当然,除了课堂学习以外,教师布置的课外练习也可以考虑分层练习,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有规划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样学生会在学习中一点点的找回自信,最终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并且逐渐提升数学水平。在分层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达到了知识饱和的状态,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2]。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
高中数学知识概念和公式繁杂,不再止步于简单的计算,而是更多理论和公式的变式,学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抽象思维解决问题。枯燥单一的数学公式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沉重,所以学生会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导致学习质量一降再降。因此,高一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在学生主动探究得过程中课堂时间会变得很快,学生也不会产生学习压力。高一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情境、组织一些活动或者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进步。
例如: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函数及其表示》的过程中,学生在本节课中需要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并且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这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化的数学概念: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初中掌握的函数概念对此进行分析。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比较接近实际生活或者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努力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水平[3]。
四、加强课堂互动,掌握学习水平
高中课程比较紧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仅限于与学生的知识问答中,所以学生会在内心惧怕教师。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学生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也使得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给学生一种距离感,学生即使在课下有不懂的问题也不敢向教师请教,所以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难以提升。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是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及时查缺补漏,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与方程》的过程中,这一课的重点是零点的概念及存在性的判定,难点是零点的确定。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注意时刻与学生互动,以此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已经对学习任务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方程相关的知识,进而了解学生对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当学生出现认知有误差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的进度;当教师讲到如何计算函数在区间端点上的函数值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断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出及时调整,促进学生的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4]。
五、组织教师培训,反思教学过程
学校可以组织高一数学教师做教师培训,使得教师在专业培训中提升初高中教学衔接的专业能力。高一数学教师还可以成立专业备课小组,小组成员集体学习关于初中生升入高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在数学中遇到的思维难题。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过程,并且对学生的表现和教学质量进行反思总结。教师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学情难题,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产生的问题;分享在教学中的心得、经验和技巧。在交流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好笔记,最终将问题、经验技巧汇总。针对问题设计解决策略或弥补措施,汲取经验技巧,将经验技巧融入到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以此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
以《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为例,高一数学教师组可以在课前集体学习新型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然后,教师之间交流学生在《函数与方程》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将问题进行分析汇总。教师在多次磨课之后开展公开课,其余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做好听课笔记,将教师课程中不足之处记录下来,便于讲课教师进行改正,从而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工作。
六、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增长,信息化教学手段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趣味课堂。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在课下搜集生活素材,以此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另外,由于高一学生初次接触高中数学,学习上会出现很多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展线上辅导环节,由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例如:在学生学习(第三章《函数与方程》的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求三次方程f(x)=x3-3x+2的零点,在此增加用《拆项添项因式分解法》求方程的零点)。在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高中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由此会加强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引导的教学背景下,高一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耐心引导学生投入到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学习中。除此之外,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时刻关注学生接受高中数学知识的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制定合适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克服在學习中遇到的难题,使得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保证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带着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具体思维学习中,为学生以后的综合性发展做好铺垫[5]。
参考文献:
[1]孟建银.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34-235.
[2]张久旺.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4):87-88.
[3]秦廷波.关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以二次函数复习课为例[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5):87-88.
[4]江中伟.万丈高楼平地起——初高中数学衔接困难成因分析及对策[J].高中数学教与学,2020(16):5-6+4.
[5]王雪花.浅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以“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为例[J].上海中学数学,2020(Z2):22-24.
(作者单位:中山市桂山中学,广东 中山 52846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