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王月阳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培养模式,各校积极开展并深入探索。我校机械加工专业与所在开发区企业合作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培养。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着对学徒培养认识不到位、角色转变条件不充分、对企业认同感不强等问题,从而提出了共建班级文化、校企联合管理、开展阶段活动等改进方法,来解决学徒制班级学生管理的难题。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学徒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115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产业提档升级,现代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产生一定矛盾,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1]现代学徒制顺应了时代变化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它的本质在于校企协同育人,培养企业所需、岗位对接的“准员工”,校企联合培养是学徒制的鲜明特征。但在实践中发现一些现实问题,在育人主体、授课对象、活动场所等方面呈现出较大差异,其主要特点为“双主体、双导师、双基地”。尤其是校企双方十分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却忽视学徒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这些问题有待我们深入探究。
一、现代学徒制班学生管理存在问题
学徒管理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重要部分,目前存在对学徒的培养认识不到位、学徒角色转变的条件不充分、企业的认同感不强等问题。
(一)对学徒的培养认识不到位
首先,学生对学徒班认识不清晰。学生无明确的就业方向,对学徒班授课模式不了解。其次,家长对学徒班理解有局限。家长忽略了企业导师参与的关键性、学生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再次,任课教师对学徒班要求不明确。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未把企业元素融入课堂。最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仅注重校园常规管理执行,忽略了企业的考核标准。
(二)学徒角色转变的条件不充分
多數学生更认可学生身份,忽视学徒角色,缺乏学习技能的动机。究其原因,一是学徒制班招生与普通班差别不大。其次,学徒班与普通班的学习环境没有差异,教学内容和实操过程与企业生产脱节。因此,转变学徒思想和行为的外在条件十分有限。
(三)学徒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
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校企合作脱节,企业很少委派专人介入指导,学生对机械专业的理解仅停留在学校教学上,缺少企业文化的浸润,缺乏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他们对企业的认同度不高,不会主动了解企业文化与发展前景。
二、学徒管理应对措施
我校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中,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学徒培养为核心,在多年校企合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现结合个人实践,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一)共建班级文化,增强企业认同感
班级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组成。
1.物质文化。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榜样墙上张贴企业优秀人员的事迹,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路径。宣传栏中张贴学生的规划,分阶段完成目标,提升信心。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每月更新企业动态,在文化渗透中领悟企业精神,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望,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2.精神文化。从机械加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工匠精神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以钳工专业为例,钳工实训环境差,劳动强度高,实训形式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果没有对专业的热爱、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可能半途而废,如果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就可能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因此,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3.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引入机械企业6S管理制度,结合班级环境,分割成工位(座位区)、资料区(阅读区)、规章制度区(宣传区)、职能区(卫生区)等。活动场所明了,与企业有效对接。通过班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使学生依规行事,养成好习惯。
(二)校企协同管理,实行“双导师”制度
该班的班级管理是集学校育人、企业精技于一体的综合型班级管理。学徒班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双方责任明确。学校要把在学徒制背景下的班级管理转化为企业化的管理,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室卫生等和企业工作过程对应,使学生适应企业管理。企业选派技术过硬、认真负责的导师参与班级管理。学校导师负责学徒的专业理论学习,在校常规管理等工作。企业导师负责企业制度文化的渗透、企业课程的教学与考核等工作。校企两项的综合得分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校企联合培养学徒,双线并齐、双向互补,形成“校企合一、师师合一”的管理模式。
(三)分段体验活动,强化“双基地”建设
企业全程参与,根据不同的阶段,安排相应的实习活动。第一学年为认知活动阶段。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校内开展三周认知实训,使学生简单认识技能操作;去企业参观,邀请企业负责人讲座,了解企业文化理念。第二学年为实践体验阶段。根据不同发展方向,设置专业课程,通过校内六周技能实训,掌握操作基本要领,完成考工考证;去企业跟岗实习,熟悉规章制度。第三学年为准就业阶段。在校开展综合实训,完成毕业设计;去企业顶岗实习,明确岗位职责。通过三年规划,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完成从学徒到职业人的转变。
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体现,立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激发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立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6(12).
[2]杨红荃.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04).
(作者单位: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熟21555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